超越專欄

Off

永續文化設計達人邱翊:來一場永續旅行,看見地方的故事

最經典的作文題目 ──《未來的理想職業》 高中時期,邱翊加入合唱團,誤打誤撞成為合唱團的指揮,「在這之前我沒有當過班長或任何幹部,但成為指揮後,我發現自己好像很適合領導一個團隊。」有了這次經驗,邱翊逐漸摸索出自己的人格特質,發覺自己擅長規劃、組織、決策。 當別的同學還對未來懵懵懂懂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自身優勢運用在未來的職涯中。「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的作文題目要寫『未來的理想職業』,班上一半以上的人都寫老師,只有我寫企業主管。」邱翊說,其實當時的他對「企業主管」這個職業一知半解,但他隱約認為自己的特質應該會適合。在確立目標後,便從原先想念的歷史系轉換方向,...
MORE
Off

銅鑼達人林烈旗:用鐵打的堅持,成就不「銅」凡響

在宜蘭一處熱鬧的大馬路旁,一家招牌斑駁,不起眼的家庭式鐵工廠,乍看之下無法和有著優美音色、享譽國際,讓音樂家、北管樂團、廟宇爭相指定訂做的鑼產生連結,但豎耳一聽,裡面傳來陣陣鑼聲,「林午鐵工廠」正是這一面面手工打造銅鑼的誕生地。 日治時期,林午老先生創立林午鐵工廠,板金、鐵架、鐵皮屋、欄杆等鐵製品,都是鐵工廠生產製作的項目,燒焊、修補的手藝更是頗負盛名,而傳承到林烈旗手中,至今超過七十年。 爸爸用鐵打的堅持,養成林烈旗打鐵的技術 擺滿著鋼、銅原料、工具雜物的鐵工廠,是林烈旗小時候的遊樂場,家中的兄弟也都喜歡在鐵工廠裡嬉戲,父親林午常會要求兄弟們來幫忙敲敲打打,日子久了,...
MORE
Off

植物纖維再造達人黃千鐘:改造農業廢棄物,循環經濟的推手

以自身所學為地球效力 黃千鐘從小對未來其實沒有太多想像,和大多數的人一樣懵懵懂懂地長大,畢業於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的他,退伍後接連進入兩間上市公司當研發,從事「可製成分解材料」研究,在一次前往上海工作的機緣下,意識到中國競爭力的崛起,有感台灣人的優勢在中國不會持續太久,便萌生了回台灣的念頭,「加上我其實也想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啦!」因此,黃千鐘決定回台灣創業,繼續攻讀研究所,碩士論文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為題,研究甘蔗纖維、香蕉纖維、鳳梨纖維、竹子纖維這些可以製成分解的材料。 2013 年,黃千鐘創立「鉅田友善材料有限公司」開發環保材料,主要以農業廢棄物的循環經濟做發展,「...
MORE
Off

汽修設備達人彭志良:從家庭革命到邁向「大城」功

出外闖蕩鬧家庭革命 彭志良從小在輪胎行長大,年少時期的他,對於家族事業並不是那麼感興趣,甚至有點排斥。從機械科畢業之後,彭志良選擇逃離家業,花了一、兩年的時間跑去當房仲、賣房子,「因為這件事情,我還和家裡起了一番革命。」當時的他並沒有想太多,滿腦子只希望可以賺快錢幻想著奢華的日子。「於是覺得做房仲賺錢很快,後來當然也發現相對地比較不穩定。」 思索了一陣子之後,彭志良感悟到「當初的自己」還不夠成熟,凡事只以自己為中心,便毅然決然離開房仲業。回到了最一開始的起點,依然面對著「工作」的難題,加上父母逐漸年邁,他決定回家接手家業,和兄長一同經營大城輪胎機械。 對內、對外,...
MORE
Off

社工達人楊佳賢:用陪伴接住需要幫助的人

從迷惘中醒來,幫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我也想要成為能夠陪伴孩子的那種老師。」楊佳賢說,他國中的時候,個性叛逆、不愛讀書、成績吊車尾,每天都在電動間徘迴,直到遇見了一位特別的老師。 與當時注重成績的環境不同,那位老師總是將目光放在楊佳賢這群不愛念書的孩子身上,「因為有老師的陪伴,很多人成績大幅提升,甚至進到前段班。」楊佳賢除了證明自己「會玩又會讀書」,老師的用心更讓他定下未來志向,決心成為同樣不受刻板成績框架束縛、真心為孩子著想的老師。就這樣, 一顆「幫助別人」的種子,正在楊佳賢的心中悄悄萌芽。 讓關係深化而延續,建立更全面的陪伴與關懷 大學時期,楊佳賢就讀中文系,...
MORE
Off

新媒體藝術達人王宗欣:大膽探索未知的「新」興人類

網路新世代,要學的不只一件事 國中時的王宗欣其實有一點叛逆,「我那時候把時間都耗在興趣上,像是打電動跟看漫畫。」他說,因為父親從事電子相關工作,所以原本打算跟隨父親的步伐,於是在高中時選擇理工科系,卻在偶然間,意識到自己熱愛著美術的那顆心,便毅然決然轉入文組,開啟了自我探索的過程,並在大學時就讀美術系。 直到正式進入美術學程,王宗欣發現學校所教的與他心想的大相逕庭,「我每天不斷在畫傳統水墨跟油畫,畫著畫著,我開始在想『難道美術系只能當老師或畫家』嗎?」那時候,正逢網路興起的時代,對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極大的轉變,「我高中的時候才有網路,那時候覺得不用花錢就可以下載遊戲,超酷的!」...
MORE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