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有關景關市政

行政區域
中正區
議題分類
景觀與都市計畫
每當我們走在仁愛路或是愛國東西路上,總能感受到那林蔭大道所呈現的都市美感,但也常常成為了交通的死角之一;此話怎說?回到開頭所提,開車來到這個路段最害怕的就是看紅綠燈,因為枝葉沒有修剪,導致茂盛到遮住了交通號誌,卻也常常的要到路口時會一直在找紅綠燈的狀況,蘇sir好久沒有帶我們去看看市政了,可否就這個問題來幫助那無能的郝團隊解決市民遇到的
行政區域
中山區
議題分類
交通

蘇院長你好:我是一位腳踏車車友,我想用台北超越台北的(台北車隊)來支持蘇院長..

行政區域
中山區
議題分類
交通

不曉得之前有沒有人提過類似的構想?如有的話請恕我多發這篇文。

簡單來說,忠孝西路台北車站的公車站設計太不可思議。一堆公車都要擠單一路邊停靠,有些公車要停邊,就卡住要出來的公車。

我認為將台北車站南口的廣場噴水池打掉,設置月台型公車轉運站,將可有效舒緩大量公車停靠造成塞車的問題。

(而且空間足夠,不須拆掉已有的地下街出口)

許多日本車站前的巴士站也是如此設計。白色是公車月台,紅色是公車停靠區。公車依據箭頭方向進站離站。離站有兩條路線進一步分散出口車流。

 

類似日本的許多站前巴士站,這設計主要目的在於:

1.避免佔用忠孝西路主要幹道應該直行通行的車流。

2.同一時間要停台北車站的公車數量實在太過龐大,設置數個月台可以提供12輛公車(或更多)同時停靠。

3.公車從月台下方進站,從月台上方離站,進出動線分開,避免因為公車進出站而導致交通堵塞。

行政區域
士林區
議題分類
景觀與都市計畫
這陣子花價問題已經突顯出目前郝團隊問題, 若是單純市政問題, 就聚焦在市政問題, 若是花博問題, 再聚焦在花博上, 我想現在資訊如此發達 選民很容易了解問題的癥結, 這時候就該讓大家看到蘇市長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讓所有選民知道蘇市長會就事論事, 而不是在政治上繞圈圈, 在某些程度上也可以站在市民的角度來鼓勵花博, 讓大家知道當蘇市長真正成為市長的時候, 會如何繼續讓花博發光發亮, 高度向上提升一些, 角度自然也會跟著不同, 加油!! PS. 昨天議會質詢時看到官員如此強悍,還真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強悍個甚麼勁,要在一般企業,早就被KO了好嗎?
行政區域
萬華區


如何將一大箱的證據送給蘇貞昌

為何證據齊全,民意代表都不敢碰呢?
承辦單位:台北政府捷運工程局,規劃案2,800萬元發包,承包商: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   
從94年度開始揑造公聽會紀錄、揑造期末報告書初稿--提供95年1月2日會議審查結論:乙方案輕軌捷運系統,總經費561億元。
﹝證明資料:
95年2月14日到萬華區公所簡報說明會,乙方案輕軌捷運系統,總經費561億元。

行政區域
士林區
議題分類
交通
中正路跟承德路,原本中正路上有機車道,現在不見了,機車只能走水溝蓋,機車就沒有路權嗎?
議題分類
公共行政

我不是打手...我是刺客 ="=||

關於標題問題我想聽聽蘇先生的看法

面對石油短缺與環境變化,能源與糧食危機在不久的未來將是人類所要面對的危機,但是台灣卻要比全球要更早面對雙危機中的糧食危機。

台灣糧食自足量不足40%,說明台灣糧食都是靠進口,要是糧食危機一來,各國都不出口糧食,台灣要如何自足,而且現在政府一直圈地農地給財團,也加速糧食短缺的危機。

 

在來是能源

壓馬路發電系統,這是以色列先發展出來的新的再生能源,而在去年11月交大材料所突破其系統關鍵技術

,一公里馬路每小時產生的電力可達500千瓦,足供800戶家庭使用,作為再生能源,潛力無限。

這對從新再造的台北也是相當好的利器。

 

 

 


 

行政區域
萬華區
議題分類
景觀與都市計畫

艋舺軸線翻轉不等於萬華軸線翻轉

艋舺地區範圍以龍山寺為圓心方圓一公里內

萬華區範圍以中華路西側全部,最北端忠孝西路,最南端青年公園,最西端淡水河堤防

板橋到艋舺美國到墨西哥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qcZCmB_SE

為何蘇貞昌說板橋到艋舺,媒體要改為板橋到萬華呢?可能故意聽不懂台語吧!
行政區域
文山區
議題分類
地政與住宅

之前小弟發表過一個關於遲緩兒童的療育政策建議,現在就想要來談談台北市的房價問題了,雖然小弟懂得不是很多,但是有些想法還是想提一下。

現在台北市的房價的確是飆漲的非常高,也常常成為新聞媒體與市民大眾所批判的對象,更是台北市市長選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不過相關的兩位候選人都不太願意去碰觸這一個議題,畢竟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其中的利益糾葛與情勢複雜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輕易解決,不過小弟還是試試看提出一些看法,讓大家一起參詳討論一下(其實可能是來被砲轟的,呵呵!)。

其實房價的的高漲,小弟先把原物料上漲、工資上升、建商與媒體的炒作先行排除在外,並且跳脫一般消費者的看法,從一個房屋的主要供給者,也是大家最討厭的關係者:「建商」來看這個問題,基本上小弟認為最後這樣就很容易可以簡化到剩下一個重點,那就是容積率的問題,因為容積率的多寡幾乎就等於建商可賺取的利潤是多少說。

現在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後,常常抱怨為啥花了一大堆錢用來買非住戶主要使用的公共設施,而且新建的住宅大樓往往公設比高達30%以上,導致於主建物的面積只剩下60%左右,買個號稱60幾坪的房子,結果室內面積只有40幾坪而已!更過份的是,建商與代銷都把公設的價格賣的跟主建物一樣高,因此消費者往往覺得多花了一堆錢,買到的卻不是實實在在的房屋主建物面積。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