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每月一場,邀請各行業的典範達人帶領青少年進行實際職場體驗,並分享其生命故事與職涯歷 程,讓孩子有機會近身接觸這些達人與工作環境,更深刻了解職場現況。
舞台劇製作出身的史潔與馬弟,一次偶然合作劇場演出而認識,卻意外開啟兩人共同創業的緣分,恰逢《雨港基隆》劇場製作團隊臨時撤資,參與其中的馬弟便決定獨挑大樑,並邀請史潔加入,善用留日劇場製作經驗,引入 2.5 次元表演形式,打造多元跨界的舞台演出,讓更多人願意走入劇場,看見表演藝術的無限可能。
達人:史潔、馬弟(三點水製藝文化共同創辦人、製作人) 時間:5/3(五)13:00-16:30 地點:思劇場(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34號3F) 參與學校:新北市三峽國民中學
美術系畢業的蠢羊,國中因同儕影響報考美術班,意外發現自己擅長畫畫,同時結合喜歡說故事的興趣,最終選擇透過漫畫媒材創作,然而經歷無數次投稿退稿的工作挫折後,看見高雄氣爆多位消防員殉職獲取靈感,催生警消職業漫畫大獲好評,努力用可愛故事闡述需被關注的社會議題。
達人:蠢羊(漫畫家) 時間:4/22(一)13:00-16:30 地點:888無限創意空間(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88號8樓之1) 參與學校:台南市立金城國民中學
熱鬧華麗的開場,搭配緊張刺激的特技演出,只要他們一出現,總是能夠將歡笑散播給現場的每一個人,甚至讓人捨不得眨眼,深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瞬間!
這次的職場體驗,我們帶著新北安溪國中的同學,來到位在桃園蘆竹的「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排練場,跟著創辦人林智偉,一起踏進充滿魅力魔幻的馬戲團世界。
馬戲表演達人林智偉,年僅 35 歲,卻已經入行將近 25 年。回憶起成為表演者的開端,林智偉分享,當初因為家庭因素考量,便在十歲時離家,進到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前復興劇校)就讀,一周六天,一天將近 12 小時的密集訓練,轉眼間就持續了 8 年。期間,他也曾夢想擔任體育選手,或是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最終,他不願多年特技訓練所付出的努力就此白費,決定咬牙堅持,繼續在表演者的道路上前進。
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這樣的旅行模式,是不是也讓你總是覺得搔不到癢處,又或是你早已厭倦了永遠都在走馬看花的行程?也許,是時候來一場深度旅行了!
現代人因為快節奏的生活步調,經常會忽略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甚至連你家巷口賣的是什麼都不清楚。但是有一群人,正在透過史料蒐集以及田野調查,再經由專業培訓,將豐富的內容重新轉譯,為不同客群規劃專屬「深度導覽路線」,他們是位於台北大稻埕的「島內散步」,一個專注在「永續旅行」品牌的團隊。這一次,就跟著新北達觀國中一起來深度體驗他們的工作吧!
單親家庭出身的林智偉,為減輕家裡負擔,十歲便入住臺灣戲曲學院,土法煉鋼訓練雜耍特技 8 年,踏出校門後在劇團、電影圈兼職演出當替身,深有體會雜耍表演經常只是配角,不甘心馬戲無法登上藝術殿堂,與同窗好友共創馬戲團,並且融入各種表演元素,打造屬於台灣的當代馬戲品牌。
達人:林智偉(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兼團長) 時間:1/3(三)13:00-16:30 地點:FOCA 福爾摩沙馬戲團(桃園市蘆竹區蘆興南路280-5號) 參與學校:新北安溪國中
從小在大稻埕長大的邱翊,對台北歷史懷有獨特情感,為突破大家認識地方只停留在表象,離開原就職的旅行社工作,從家鄉開始開創第一條導覽路線,用步行深度走入每個地方文化、真實了解當地生活,並且結合永續思維,帶領各大企業、國內外旅客,體驗無污染的文化之旅,重新發現台灣的美。
達人:邱翊(島內散步執行長、台灣觀光地方創生協會理事) 時間:12/29(五)13:00-16:30 地點:島內散步(台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5號) 參與學校:新北市立達觀國民中小學
拳擊,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緊張刺激、令人熱血沸騰的擂台競賽項目,但對「熱原拳擊隊」的孩子們來說,拳擊更像是一個生活的重心,一個歸屬。 這次的職場體驗,我們帶著新北市中平國中的同學們來到位在三峽的「樂窩社區服務協會」,跟著創辦人楊佳賢,一起認識樂窩,認識社會工作的職業內容!
樂窩社區服務協會創立於 2006 年,十多年來在三峽隆恩埔社區,陪伴著無數的都市原住民家庭及青少年。楊佳賢分享,如果要說投入青少年關懷的動機,要從他的國中時期開始說起,那時的他是一個相當叛逆的孩子,直到他遇見了當時的班導,與那時注重成績的環境不同,這位老師總喜歡將目光放在這群不愛念書的孩子身上。在老師的陪伴下,他的成績大幅提升,甚至進到了資優班,證明了自己可以愛玩又愛讀書,也是在這時,心中默默立下了想要成為和她一樣的老師這個念頭。
身穿紅色工作服,手拿高壓清洗水槍,只要他們出馬,街道、校園就能煥然一新!這群人來自被社會忽視的街友們,正是由社創服務達人林立青所帶領的「友洗社創」 團隊夥伴。
這次讓我們跟著新北市立明德高級中學國中部的同學們,一起來認識社會創新,認識「友洗 」!
土木系畢業,擁有多年工地監工經驗的林立青,在工作之餘時常透過文字記錄生活,他將工地的所見所聞出版為暢銷作品《做工的人》,也透過社群平台為弱勢發聲。
疫情期間,林立青在社群平台上為社福團體募集物資,有感於文字號召力的效果有限,便決定投入創業,成立「友洗社創」,期待透過實際付諸行動,結和自身專業,為弱勢創造機會、改善他們的生活。
社工專業背景出身的楊佳賢,深耕三峽隆恩埔國宅社區 10 年,為幫助當地都市原住民適應離鄉文化差異、擺脫歧視目光,與夥伴創建「樂窩社區服務協會」,提供青少年拳擊隊、原住民婦女培力等服務,發展在地社區支持網絡,翻轉他們的生命困境,讓更多人看見隱藏在社會邊緣的都市原住民議題。
身處網路時代,無論大人小孩,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透過手機、電腦等工具閱讀及使用各種電子媒體。然而,這些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媒體,竟是在近十年才開始廣泛的出現,並且運用於各個領域,甚至衍生出新興職業「新媒體藝術家」。
藝術家透過 VR、AR、錄影等數位技術,套用在作品呈現上,創造有趣的互動式觀展體驗。就讓我們跟新北市中山國中的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新媒體藝數達人的工作內容!
國中時期的王宗欣,對自己的未來還沒有明確的目標,於是只好先跟隨父親從事電子行業的步伐,進到普通高中就讀,並準備報考電子相關科系。然而進到高中後,除了感受到電子並非自身興趣所在,也正逢當時網路興起,新媒體的出現,對他的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驚喜。「我的成長過程就是陪伴著媒體一起長大」平時熱愛看漫畫、打電動的王宗欣,最終決定跟著自己的興趣走,進到美術系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