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專欄
生活設計達人吳明龍:台灣製造的設計師老闆
決定唸設計,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唸設計的吳明龍小時候家裡很窮,父親很早就退休了,他從小就知道要靠自己打拚,一定要努力不能讓別人看不起。國中畢業後進入長榮中學美工科,吳明龍表示,那時候唸美術蠻花錢的,很多課需要額外花費,例如學油畫得買材料練習技法,不像現在學美術的學生好像只要有一台電腦通通搞定,吳明龍表示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設計案賺錢,一定要靠自己才行。
從求學期間他就希望自己要過不一樣的人生,因此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橡膠商標工廠,朝九晚五,一直在畫相同的東西,他待一個月就走,因為他不重複的事。退伍後他以接設計案為主要工作,三餐可以溫飽,但是賺不了大錢。他心想與其一直幫人家做設計,...
MORE 投資達人程淑芬:投資於人的金融天后
台灣離職職位最高的金融分析師
台灣在經歷金融風暴之後對於金融從業人員的印象大幅下降,二零零九年時任外資美林證券副董事長暨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的程淑芬,毅然辭去高薪職位,在金融圈投下一顆震撼彈。
當時她說:「分析師這一行影響到大眾的財務支配,這對社會影響很大,如果我每年可以帶出十個有正確價值觀的分析師,那就意義非凡。」在講壇堅持三年多後,她欣慰地表示:「在圈子內我大概有二、三十個學生投入分析師的研究工作了。」這一堂在台大爆滿的課程並不輕鬆,儘管只有三學分,但老師硬是每次都上足五、六個小時,學校配的一個助教,自己在加碼兩個,程淑芬笑稱,如果要算實際成本效益,這門課把講師費全貼進去還不夠成本...
MORE 醫療達人蔡秀男:挽救醫療崩壞
一個市場攤位鋪出專業從醫之路
談及自己的過去,蔡秀男毫不掩飾談起自己卑微的成長記憶,他成長於台中,父母親就曾在第三市場與忠孝路夜市賣水果、衣服維生,就靠一個攤位養活全家大小,但他並不因為出身底層社會就因此自卑,反而更加奮發向上,從小學開始就維持著非常好的學業成績,高中也考上了中部的名校台中一中。
當蔡秀男苦讀好不容易考上台中一中的時候,家裡發生巨變,蔡秀男父親罹患肝癌,所幸手術大致順利,但全家生活和經濟支柱幾乎一夕傾倒。
在手術後的某夜,在病房微弱的燈光下,蔡秀男還穿著一中的制服,他窩在病房的一角,低頭唸書,醫護人員來來去去。面容慘黃、氣若游絲父親看著蔡秀男,嘆了口氣,突然開口說...
MORE 稻米達人賴青松:「做任何事,要給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才會成功。 」
「做任何事,要給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才會成功。」-稻米達人 賴青松
「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外界稱他為「志願農民」、「現代新佃農」,他是農業界的知名人物,也是當前農業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賴青松的父親早年經商失敗,全家就此過著漂泊離散的日子。國一那年和弟妹從新竹回到台中大雅的阿公家,原先是少爺的他,變成了「專業牧童」。這段日子,成了他日後選擇務農道路的最初起點。
從成大環境工程系畢業之後,擔任「綠主張共同購買中心」副總經理,也曾赴日研習,引介日本生活俱樂部推動合作社運動的三十年經驗,從共同購買到支持在地農業,並且建立全面性的健康環保與福祉生活。
農村生活不輕鬆,...
MORE 旅遊服務達人阮氏芳蘭:越南外配闖出旅遊業的一片天
想家哭了三個月
一九九九年的十月十日國慶日是阮氏芳蘭踏上這塊土地的第一天,當年她只有二十四歲。她曾在越南的台商公司當會計,因此認識了台灣男友,兩人交往兩年決定結婚,回台定居。「我之前對台灣沒有太多瞭解,因為談戀愛才來台灣。」阿蘭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猶如回到當年青春歲月。
「我當時很想家,整整哭了三個月。」來台的頭半年,阿蘭天天想家,適應不了台北的生活,非常思念自己故鄉,每個月打回家的電話費就高達一萬六千元。沒想到,十五年後的今天,她在台灣不僅有一群員工,如同家人,還有親如姊妹的客戶,「現在回越南反而不習慣,台灣才是我的家。」
畢業於越南大學經濟管理系的阿蘭頭腦聰明,個性好勝又獨立,...
MORE 電競達人張軒齊:「有機會做喜歡的事,就要好好把握,讓機會持續下去。」
「有機會做喜歡的事,就要好好把握,讓機會持續下去。」-電競達人張軒齊
台灣首位由選手轉型為電玩競賽賽評專業人士
張軒齊(SobaDrush),是第一位由選手轉型為企劃、主播,更是電玩競賽賽評的電競專業人士。
從小就打電動的他,從來沒有想過居然可以將課餘興趣發展成為正式職業,在這個產業闖出獨特的路。
張軒齊的故事,顛覆了社會對於電玩產業與電競玩家的刻板印象,更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因此,超越基金會將張軒齊精彩的人生故事收錄於《超越達人》書籍中,也多次與張軒齊合作,邀請他擔任「超越達人-前進校園」活動,到校園中向孩子們分享他自己精彩的電競人生。
家長禁止的電玩竟然開啟了他的天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