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達人2》:不斷精進的內野棒球天使─馮勝賢

2014/09/29

馮勝賢(義大犀牛隊一軍內野教練)

一九七五年生於台北市,義大職棒隊一軍內野教練。由台灣體院畢業後,於二○○六年自輔仁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為台灣以現役職棒球員身分取得碩士學位的第一人。由於早產出生,幼時曾有嚴重肢體障礙,直到五歲才能走路,克服身體挫折,成為棒球國手,並於二○○○年獲選職棒年度新人王,曾獲四次金手套獎,並擁有職棒史上新人連續出賽排名第一的鐵人紀錄,自二○○七年後轉任教練。同時也擔任早產兒基金會代言人,多年來持續投入相關愛心募款活動。

  • 台中市太平國小少棒隊(一九八八年第四十二屆威廉波特少棒賽中華代表隊)
  • 屏東縣美和中學青少棒隊(一九九一年第三十一屆奇士美青少棒賽中華代表隊)
  • 屏東縣美和中學青棒隊
  • 台灣體院棒球隊(一九九五年第十八屆世界大學運動會中華代表隊、一九九六年甲組成棒秋季聯賽富邦公牛棒球隊、一九九七年第十九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華成棒代表隊)
  • 陸光棒球隊
  • 一九九九年第二十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華成棒代表隊
  •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一九九九~二○○七年)
  •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守備教練(二○○七~二○○八年)
  •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總教練(二○○九年)
  •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守備教練(二○○九~二○一二年)
  • 中華職棒兄弟象隊二軍總教練(二○一二年)
  • 兄弟象棒球成棒營總教練(二○一二年)
  • 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內野教練(二○一三年)
  • 中華職棒義大犀牛隊代理總教練(二○一三年)

 

坐在澄清湖棒球場本壘後方休息室,可以看到球員的汗水灑在紅土上,再遠一點則是綠油油的外野草皮。義大犀牛隊守備教練馮勝賢專注看著內野球員的動作,在夾雜著草皮香味、手套皮革氣味與木棒擊球的清脆響聲之間,有一段不尋常的人生奮鬥故事。

連走路都有困難的肢障早產兒

約四十年前,馮勝賢的父親從台中北上,在台北從事鋪設高速公路電纜的工作,而母親則負責幫工人煮飯,就在懷孕七個多月,一天在廚房忙完,突然暈倒,被鄰居發現,趕緊送往婦產科急救,馮勝賢就這樣來到人世。這個不到一千公克、全身發紫的早產兒,醫師數度發出病危通知,但是這個孱弱的嬰兒有著超乎常人的求生意志,終於活了下來。

當時的馮家住在台北市潮州街,馮勝賢還有個哥哥,就這樣,一家四口在台北市租屋,而馮勝賢到了七個多月大,還無法像其他嬰兒一樣開始爬行,父母求醫之後才發現,早產與發育不全導致馮勝賢的雙腿嚴重變形,爬行時髖關節外翻,雙腿沒有支撐點,腳掌是成內八平行,因此幾乎無法爬行。

「怎麼會這樣?」父母心急如焚,四處求醫,醫師告知一定要穿鐵鞋矯正,否則以後無法走路,全家聽到的時候有如五雷轟頂,當時(約民國六十五年)一雙鐵鞋就要一萬塊,這樣的價格幾乎可以在郊區買下一間還不錯的房子。

家裡好不容易湊出錢來,這雙矯正鐵鞋陪伴著馮勝賢,直到五歲,「不管到哪裡,記憶中都是用爬的。」由於必須隨著腿部的成長慢慢調整鐵鞋角度,回憶起這段過往,馮勝賢眼角泛淚,「真的很痛、很痛,但不穿又不行。」而這也造成心裡對走路的恐懼,「後來,在脫掉鐵鞋之後,還是有點害怕,害怕只要跨出去一步,我就會跌倒。」

這個忙著照顧鐵鞋兒童的家庭,竟然遭逢另一次巨變。馮勝賢的父親因急事返回台中,但是他所搭的柴油野雞車發生五死一傷的嚴重車禍,而馮勝賢的父親就此告別人世。

馮勝賢的母親只好帶著兩個小孩,搬回台中霧峰跟阿公、阿嬤住,希望有個照料。在經濟壓力之下,馮勝賢的母親出外租屋,從事美髮工作,而馮勝賢和哥哥也就成了隔代教養的單親兒童。

馮勝賢回憶起這一段祖孫共住的日子,心中五味雜陳,淚水在眼眶打轉,他回憶說,「阿嬤疼孫,因為會痛,捨不得讓我穿鐵鞋。」不過,當馮勝賢的母親返家看到如此情況,只好嚴厲斥責,「如果不給阿賢穿鐵鞋,就是在害他,那他的人生就會烏有。」

這雙鐵鞋,就成為陪伴馮勝賢幼年成長最深刻的記憶,他語帶哽咽地說,後來每次見到親戚,親戚都會指指點點,「原來你就是那個穿鐵鞋的小孩。」在那段童年歲月,馮勝賢幾乎沒有任何歡樂愉快的記憶,好不容易進了小學,心中期待著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但對於這樣的小孩來說,小學則是另一個充滿折磨和辛酸歲月的所在。

一個曾經被球隊放棄的棒球員

馮勝賢的阿公受日本教育,也算當地的仕紳,靠著一點點積蓄,還足以把幾個孫子養大。不過,生活仍然清苦,阿嬤也在家裡種香菇,補貼家用,幾個孫子下課之後,加上兩位堂哥,就幫忙砍柴、生火、打掃等生活瑣事。

此時的馮勝賢已經開始走路,但是姿勢怪異,動作也非常緩慢,當玩伴們在玩躲避球時,他就負責撿球,「別說什麼運動天分了,我連走路都有問題!」對於棒球的記憶,馮勝賢說,「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棒球?只知道玩躲避球,然後就是被使喚說,賢仔,你去撿球。」

小學一開學,「別人是爸爸媽媽帶,我是阿公阿嬤帶」,馮勝賢說,「阿公帶我去學校,就是叫我坐著,交代我要好好聽老師的話,然後人就走了,別人就會問我,『你怎麼了?你都沒有爸爸媽媽嗎?』」馮勝賢感到自卑,每天上學就低著頭,也不敢面對同學異樣的眼光,「我經常被老師罵,只好從早自習到下午,一整天都躲在課桌下,都不出來,也不想跟同學講話。」

馮勝賢回憶說,「我被欺負、被糟蹋的經驗很多啦!最常聽到同學笑我是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小孩,再加上,我頭又大,身體小,走路姿勢怪,又很慢,長的又像怪胎,還有同學笑我是E.T.(外星人)。」這樣的童年記憶相當難堪,「我根本無法還擊,因為已經很自卑,更被排擠了,根本就無法還擊。」

於是,馮勝賢個性變得很倔強,在課業學習上也屢屢受挫,幾次學校通知阿公,「這樣結果就是討一頓打」,馮勝賢開始對學習有所恐懼,甚至連筆都不想提,功課也一落千丈。

棒球,就在馮勝賢就讀僑榮國小三年級升四年級時,因緣際會走進他的生命。當時,馮勝賢母親在美髮店工作,剛拿到一九八五年全國冠軍的太平國小棒球隊經理到店裡剪髮,問馮勝賢的母親要不要讓小孩去打棒球?後來,母親就問了兄弟倆的意願,馮勝賢一聽就立刻回問,「那去打棒球,就可以搬去跟媽媽住嗎?」

就這樣,馮勝賢成為鍾重彩教練領軍下太平國小棒球隊的一員,但由於距離遙遠,又曾經在上學途中,騎腳踏車發生車禍,為了安全起見,只好住校,馮勝賢說,「我去半年,就開始後悔了,因為根本就沒有跟媽媽住,就跟 三、四個同學一起住在學校宿舍裡面。」

當時的太平國小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強隊,不過,馮勝賢的體型和條件實在不夠優異,因此「就算拿到全國冠軍,但我從來沒有下場,我都在撿球」,馮勝賢說,「小五的時候,我本來要放棄,因為單親,遭到其他家長的反對,再加上許多隊友的父母都在幫球隊做事,礙於人情壓力,我也無法正式成為國手。」

早熟的馮勝賢,被迫提早接受社會的現實面,幾番轉折之後,馮勝賢開始慢慢有上場的機會,但因為球隊教練更換,又淪為撿球的角色,「那就不要打了」,不過,當馮勝賢跟教練退隊要求時,這位球隊的經理冷冷地說,「好啊!如果不要打,那就把這三年總共二十幾萬的伙食費都還回來,叫你媽媽賠這筆錢。」

這筆錢實在不是小數目,馮勝賢只好留在球隊,但身材太矮小,跑得又慢,協調性又不好,即便球隊到威廉波特去打世界冠軍,但馮勝賢依然是「撿球多於練球」,於是,他開始慢慢排斥練球,也沉迷在打彈珠台、任天堂電玩上,「寧願在電動玩具店,看別人玩電動,也不願意去練球,因為去練球也是被嘲笑啊!那就逃避吧!」

「每天在球場上,衣服就一定要是黑的。」

到了小學畢業,屏東美和中學國中部提供全額獎學金,馮勝賢被排除在名單之外,在母親的苦苦哀求之下,美和勉強答應讓馮勝賢入學就讀,但必須自費。

私立國中學費龐大,馮勝賢回憶說,剛報到時,別人都是家長陪同,只有他隻身南下,一報到,手上就拿到一堆的帳單,「剛開學,我身上只有五百元,根本都不夠。」

進入國中,馮勝賢體型依然不好,一年級也只能做些油漆、撿球、幫忙洗衣服的雜物,根本連球都不能摸。不只是在球場上不得意,在課堂上的學習也充滿挫折感和失落感,馮勝賢說,「從小學進棒球隊,根本沒有讀到書,好像都沒有正式上到一門課,在教室裡,因為自卑就躲在桌子下,又因為參加棒球隊,課堂上的老師經常告誡,棒球隊的同學不要吵就好了,睡覺都沒關係。」

馮勝賢感嘆說,「當時自己的心態很不正確,打球和課業不好,又一直在惡性循環,因此人緣也不好。」直到要升國中三年級了,馮勝賢慢慢體會到,不能再這樣浪費時間,因此就在那一年的暑假,馮勝賢開始進行自我訓練,努力跑步、練習,要求自己「每天在球場上,衣服就一定要是黑的。」

到了國三,馮勝賢已經長到一百七十八公分,也成為正式選手,更在春季聯賽中,擊出棒球生涯的第一支全壘打。不過,馮勝賢的棒球生涯並沒因此就一帆風順,後來,因為比賽年齡的限制,再加上教練刻意培養未來的選手,因此即便當選兩次國手,但幾乎都沒有下場的機會,馮勝賢說,「出國比賽,嚴格來說,我根本不是球員,只能算是球隊的陪練員(吉祥物)。」

一球漏接,棒球生涯的轉捩

美和高中畢業後,馮勝賢選擇回到台中就讀台灣體育學院,進入大學就讀,這個選擇竟然讓馮勝賢對課業學習有了極大的轉變,他說,「從小到大都在打棒球,根本沒有接觸正規的課業,國文、英文,什麼都不會。」不過,進入大學之後,開啟了馮勝賢的學習視野,也啟發了他對唸書的興趣。

馮勝賢回憶說,「教運動生理學的陳定雄是很有名的教授,我對這個科目非常有興趣,也很努力學習,那一學期我得到六十四分,而全班最高也只有六十八分。」足球選手出身的陳定雄非常瞭解體育選手的狀況,因此特別注重體育選手在課堂上的態度,「雖然前面的時間浪費掉了,但我現在已經唸了體育系,就要開始認真學習,我告訴自己,重新開始,一定要專心研究這個體育主修。」

運動心理學也是啟發馮勝賢很重要的一個科目,馮勝賢說,「上這堂課時,覺得非常有興趣,因為那是研究運動員的心理層面,有很多在球場上遇到的情況,訓練、比賽時的身心狀況,課堂上都有很多討論,研究這些之後,覺得很開心,因為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

在台灣體院讀大學期間,馮勝賢多次入選國家隊,幾乎有整整兩年的時間都在左訓中心度過,也受到國內棒壇矚目。中華隊曾經拿到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但一九九六年沒打進亞特蘭大奧運,全國棒球迷非常期待中華隊可以打進二○○○年的雪梨奧運,而馮勝賢也入選了第二十屆亞錦賽國手,但一九九九年這場攸關奧運資格的賽事,卻幾乎成了影響馮勝賢棒球生涯的轉捩點。

在對日本的比賽中,因隊友許聖杰受傷,因此臨時上場擔任三壘手,雖然在比賽中,打下追平分,但在最關鍵的九局下半,一個原本可以輕鬆接殺的內野高飛球,因強風造成移位錯誤,馮勝賢眼睜睜看著球從手套旁邊掉下來,後來,日本隊因此得以繼續比賽,最後以再見安打結束賽事。


回憶起當時,當看到報章雜誌和球迷的批評聲浪,「馮勝賢大漏接,日本偷走勝果」的新聞標題斗大醒目,馮勝賢說,「我連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當下腦海裡完全空白,林華韋總教練當場把我換下來,我就坐在休息室裡,腦海中不斷回想,是怎麼漏掉那顆球?一直想、一直想,直到球隊被逆轉了。」

面對被稱為夢幻二隊的隊友、投手們,「我一直哭,比賽結束之後,也一直哭到飯店去。雖然林華韋老師安慰、鼓勵馮勝賢,但是他當時聽不進去,整整哭了三天。那一次也是馮勝賢帶著媽媽第一次去國外看比賽,面對親友團的質疑,「那個就是馮勝賢的媽媽,就是她兒子漏接的」,馮勝賢覺得非常對不起媽媽,但事實已經無法挽回。

馮勝賢回憶說,「當時的人生原本充滿掌聲,但人生就是這樣,就那一次的漏接,然後什麼都沒有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全台灣都認為,就是你,因為這個漏接,所以輸掉了。」甚至還有媒體記者當面指責,「你這小子搞什麼東西,這球這麼簡單也漏接!」

在那次的賽事裡,馮勝賢再也沒有上場,甚至對自己的未來都產生疑問,心裡更有退縮、放棄的負面想法。從此之後,馮勝賢就再也沒有入選過國手,而加入兄弟象,成為中華職棒的一員。

通往職棒生涯的另一扇門

面對人生重大的挫折,馮勝賢有很多的感慨,他也很想告訴新一代的選手,當遇到困難時,當下一定很難過,但「一定要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先把讓自己害怕的東西寫起來,進一步去思考,你怕什麼?當你怕的時候,你什麼都做不到,而當你知道你怕的時候,反而要直接面對問題的核心,思考著要怎樣去超越?」馮勝賢說,「不要害怕人生沒有舞台,當這一扇門關起來的時候,另外一扇門就會打開。」

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馮勝賢就是在那一天跟兄弟象報到,報到之後就立刻去協助募款與救災。在馮勝賢加入職棒之後,兄弟象的內野陣容更加完整,馮勝賢擔任游擊手,表現漸趨穩定。隔年,馮勝賢順利奪下年度新人王。後來改為鎮守二壘大關的他,更在二○○二年與游擊手陳瑞振共同拿下金手套獎。

回顧職棒生涯,馮勝賢總共拿下過四次金手套獎,擁有職棒史上新人連續出賽排名第一的鐵人紀錄,並成為中華職棒完成生涯百盜的第十人,也拿過四次季冠軍,並參與了兄弟象連續三年拿下的輝煌歷史。在二○○七年後轉任二軍內野教練,二○一○年總冠軍一軍內野教練,二○一二年轉任二軍總教練,並在二○一二年帶領兄弟二軍,拿下職棒二軍總冠軍。直到二○一二年,離開待了十四年的兄弟象,而轉任義大犀牛隊的內野守備教練。

超越自我的運動精神

在職棒選手期間,馮勝賢報考輔仁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創下第一位現役職棒球員拿到碩士學位的紀錄。馮勝賢雖然沒考上體育大學博士班,但他自認「可以繼續走這一條路,因為我在去跟基層棒球選手、家長分享的時候,告訴他們,必須思考小朋友打棒球的目的是什麼?是當王建民?是當郭泓志嗎?還是打球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有競爭力?」

馮勝賢強調,他持續到基層去當棒球志工,就是想推動運動精神,而這種精神就是一種可以運用在所有層面的態度,更希望運動選手也可以認真讀書,「讀書的目的,就是是要把思維變更快、更寬廣,而當你在運動場上要被淘汰時,還可以在社會保有競爭力。」

馮勝賢說,「我沒有那麼偉大到要改變環境,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做才可以超越我自己,也希望這個環境重新思考,那些在追逐棒球夢的過程中,被淘汰的那些人現在在做什麼?我們希望可以用一種經營產業的模式,去培養棒球選手的多重價值,不只在球場,運動員的精神可以在社會每一個角落成長茁壯,去帶領那些不是運動選手的人,就跟運動選手一樣勇敢的去超越自我。」

在兒子出生的那一天,馮勝賢也開始思考著自己的人生規劃,頻頻問自己,「職棒還可以打多久?」其實當時他已經連續出賽五百五十六場,至今,這是中華職棒史上排名第二的連續出賽記錄,但馮勝賢並不覺得這個紀錄那麼重要,因為「我的人生不只在職棒球場上,我相信,只要維持我的專業,不要去做不專業的事情,人生依然還有很多層面值得去研究、去實踐。」

馮勝賢時常勉勵自己,「以後我要去選擇環境,而不是讓環境來選擇我」,因此,他建議年輕人,不管你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夠專業,不要做那種被取代性高的工作,要做那種「沒有你就不可以」的工作,馮勝賢說,「你要試著去想,當作專業的事情的時候,那時,大家都會需要我,而不是我需要別人,而這就是往上提升的力量。」


 

從付出中,學會更勇於面對自己

過去十年,馮勝賢以志工的身份為早產兒基金會出力,「其實我自己收穫也很多,因為藉著當志工,我開始面對自已的灰色地帶,面對自己的自卑、逃避,對人的不尊重,自己個性的不圓融,自己很差的人際關係。」在過程中馮勝賢也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我常跟太太討論,做這件事讓我得到的比我付出的更多,更得到心靈的洗滌,也讓自己更勇敢的去面對心裡黑色的地帶,在懂得付出之後,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好。」付出往往會得到更多,因此馮勝賢學著不再去想別人對他回饋什麼,而是想著,自己可以付出什麼,「只要看到別人臉上開開心心的,那我就很滿足了。」

在幫早產兒基金會募款時,馮勝賢經常碰壁,對方常說,「你就好好打球就好了,不要管這些事情」,但馮勝賢認為,這個過程也是讓自己學習到對於許多挫折的耐受力,當慢慢開始的時候,就會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同,然後就會開始有好的結果出現。

從二○○四年開始,至今十年了,當被問到是怎樣的信念可以讓他堅持到現在?馮勝賢想了想,回說,「我的母親一直告訴我,雖然我們是單親家庭,但我們不要成為社會上的負擔,造成社會問題。」

這個因母親跌倒,意外提早來到人世的「紫寶寶」,從穿著鐵鞋,當選國手,到加入兄弟棒球隊,成為職棒的鐵人。他超越了先天條件的不足,成為內野的天使,沒讓自己成為社會問題,更幫社會解決了不少的社會問題。

(採訪撰文:鄭任汶,攝影:許育愷)

 

摘自遠流出版《超越達人2》 

更多關於超越達人公益計畫:https://eball.tw/about/news/53533
超越基金會FB:https://www.facebook.com/eball.tw
超越達人FB:https://www.facebook.com/superexpert.tw
超越達人書籍:
《超越達人:十七位專家領航,開啟孩子的職場想像》
《超越達人2:十六位專家領航,陪孩子找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