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專欄
皮鞋達人羅水木:以MIT皮鞋創造台灣奇蹟
六歲就出門做生意,自幼展現不凡生意頭腦
1930年出生,身為家中長子的羅水木,因為兒時家境貧困,6歲就拎著甜不辣出遠門做生意,自幼展現不凡生意天分與數學頭腦的他,就立志將來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當年才虛歲7歲的他,就已經會從一數到一千了。然而直到9歲那年,在礦場工作的父親因為一場意外驟逝,使得他才唸到小學三年級的求學生涯嘎然而止,不得不離開母親與弟弟、妹妹身邊,遠赴宜蘭礁溪一間麵店當童工,無論被老闆娘打罵,他依然咬牙苦撐,直到12歲那年因為母親改嫁,才終於有機會回到宜蘭冬山與家人團聚。
然而家裡環境並沒有隨著新「歐多桑」而有多大的改變,生活依舊苦不堪言,...
MORE 體育主播達人常富寧:「曲折的人生道路,反而看見更多風景。」
當一場棒球賽事上打者打出全壘打時,一聲激動高喊的「Hasta la vista」,你會想起誰?這是FOX體育台主播常富寧的經典台詞,是西班牙語「再見」的意思。
兒時以演員為志向,求學過程多方嘗試累積實力
常富寧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成為演員。由於父親在中影公司工作,當時尚年幼的他,就已經擁有在電影演出的機會。父親雖不希望他走上童星的路,卻也非常鼓勵他參與各項課外活動,多方嘗試與培養興趣與專長,因此國小開始,常富寧就參與了許多活動,如學習書法、話劇等。
在常富寧的成長過程中,觀念較為傳統的父母對課業表現依然十分要求,然而唸國中時原先優異的成績一落千丈,他變得沒有自信,...
MORE 香菇行銷達人陳琰玨 :「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走入位於松山文創園區的誠品,裡頭除了陳列的書籍與各式文創商品之外,竟然也可以看見被歸類為農產品「香菇」的專櫃,這個將香菇重新創造價值並打入誠品的品牌,正是「鹿窯菇事」,而這幕後最重要的推手,是森岳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琰玨。
機械系畢業,卻選擇離開科技業踏入農業
機械系畢業,卻走上香菇栽種這條路的陳琰玨,說起話來口條穩健、很具領導風範,很難想像他小時候是被老師在成績上以「寡言木訥」作為評語的孩子。他笑說:「因為工作的關係逐漸磨練自己的口條。」
無論從他小時候,到現在面對繁重課業的孩子們,科技產業一直都是眾人眼中的熱門產業,而陳琰玨便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選擇了機械系:「...
MORE 鹽田復興達人蔡炅樵:「曬鹽的哲學:水、地、風、光、人曬鹽。」
「曬鹽的哲學:水、地、風、光、人曬鹽。」-鹽田復興達人蔡炅樵
台灣鹽場關閉,結束三百多年的「白金歲月」
嘉義縣布袋鎮一帶,曾經走過一段曬鹽的「白金歲月」,在台灣鹽業最風光的年代裡,鹽是主要外銷至國外的產品之一。然而,台灣隨著民國60年代經濟起飛、民國91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台灣鹽遠遠敵不過進口的鹽,關閉了所有的鹽場,在台灣走過三百多年的鹽業走入歷史。
童年在嘉義布袋渡過的布袋嘴文化協會總幹事──蔡炅樵,兒時記憶中身旁的親友的職業都是與鹽業息息相關的,不甘於回到故鄉後看著鹽田關閉,於是他以家鄉嘉義布袋鎮的洲南鹽場為基地,起身成為鹽田復曬的推動者。
復興記憶中鹽田風光,...
MORE 在地飲食推廣達人葉品妤:「每日三餐的真食選擇,就是愛自己與愛地球最好的方法。」
「每日三餐的真食選擇,就是愛自己與愛地球最好的方法。」-在地飲食推廣達人葉品妤
從攝影師到開設綠色餐廳,讓客人吃到好糧好食
好糧食堂負責人葉品妤,最早是在自然生態攝影學會工作,熱愛攝影的她,有了這十多年在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經驗,工作內容時常與生態及環境有關,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漸漸開始關注到環境。
多年前,儘管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然而都市生活的窒息感讓她決定離開台北,最後與夥伴一起到宜蘭南澳,從學習耕作等農事開始,到後來創立一間以「使用在地食材」為目標的餐廳,除了有自己栽種的稻米之外,也推廣當地小農的產品,...
MORE 綠色飲食達人邱馨慧:「與食物交朋友,重新回到土地的懷抱。」
「與食物交朋友,重新回到土地的懷抱。」-綠色飲食達人邱馨慧
創立綠色飲食倡議型餐廳,支持在地小農
呷米共食餐廳,就座落於二二八公園旁,台北市衡陽路上的車水馬龍更襯托出餐廳的一絲清新氣息。沿著店面的紅磚牆,擺放著一籃一籃由台灣各地種植的各式新鮮食材,有木瓜、番薯、胡蘿蔔等。
「呷米共食」是一間綠色餐廳,致力推廣在地食材,因此食材都是來自於台灣各地的小農,並且是當季盛產的,所以餐廳沒有固定菜單,會隨著季節與食材的產量做調整,採用「種什麼,用什麼」的方式。
創辦人邱馨慧說,有時候客人會疑惑為什麼這道菜有時有、有時沒有,但她希望能藉由這種方式支持在地小農的食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