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達人楊佳賢:用陪伴接住需要幫助的人

達人故事
社工達人楊佳賢:用陪伴接住需要幫助的人

從迷惘中醒來,幫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我也想要成為能夠陪伴孩子的那種老師。」楊佳賢說,他國中的時候,個性叛逆、不愛讀書、成績吊車尾,每天都在電動間徘迴,直到遇見了一位特別的老師。

與當時注重成績的環境不同,那位老師總是將目光放在楊佳賢這群不愛念書的孩子身上,「因為有老師的陪伴,很多人成績大幅提升,甚至進到前段班。」楊佳賢除了證明自己「會玩又會讀書」,老師的用心更讓他定下未來志向,決心成為同樣不受刻板成績框架束縛、真心為孩子著想的老師。就這樣, 一顆「幫助別人」的種子,正在楊佳賢的心中悄悄萌芽。

讓關係深化而延續,建立更全面的陪伴與關懷

大學時期,楊佳賢就讀中文系,同時在補習班打工,原以為自己正朝著夢想中的「老師」邁進,「但是,補習班大多比較關心成績好的學生。」楊佳賢突然認知到,補教業與自己想做的有點不同,相比用成績來評斷學生,他更願意花課餘時間去家訪、陪讀、了解孩子們的家庭狀況。「大家好像只是著重在教學這件事情,可是我想要做的其實是陪伴。」因此,楊佳賢離開補教業、轉到輔大教育所,增進自己在社工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學歷。

某一次,楊佳賢在偶然之下接觸到三鶯部落的孩子,並發現都市原住民家庭的問題:除了經濟困境,更多的是正在成長與探索階段的青少年、孩童,所謂的「認同混淆」。「面對社會與環境中潛在的歧視,許多孩子們對自己其實非常沒有自信。」於是,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楊佳賢創立「樂窩社區服務協會」,並稱自己為「非典型社工」。他們做的事情很多,有基本的課後照顧、 陪孩子寫作業,也提供原住民文化活動,教他們認識自己、喜歡自己。樂窩不僅關懷孩子,還擔任學校老師跟家長之間的橋樑,幫忙溝通親子問題,更全面的照顧到都市原住民家庭。

原民孩子的生活歸屬 —— 熱原拳擊隊

楊佳賢說,因為社會環境的標籤,原住民孩子普遍對自己缺乏自信,有時甚至會抗拒上學,導致中輟率很高。起初,他會先透過晚上去社區聊天,了解孩子的想法、玩遊戲,拉近彼此距離,之後與同為社工、曾是拳擊國手的陳哲宇一同教拳擊,不僅教學技巧,更陪伴孩子孤寂的心靈、重新找回自我價值。「我們想要告訴孩子,如果在拳擊練習的過程這麼辛苦,都能撐得過來,那生活中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在教大家打拳之後,楊佳賢發現不少人的興趣因而被激發,於是「熱原拳擊隊」誕生,成為像家一樣的場所,「其實,我們可以陪他們去做很多事情。不一定是叫他們回學校,也不一定是要他們去上課讀書,就是做一些他們覺得有趣好玩的。」

看到拳擊給孩子帶來的力量與轉變,楊佳賢決定深入校園、與三鶯地區的學校合作,從高關懷班到社團,最終成立校隊與體育專班。一開始只是單純的想把中輟生找回來,到如今已逐漸打出成績,楊佳賢與夥伴們把多年來社區裡的問題少年,變成屢屢奪牌、稱霸全國的拳擊手。而拳擊隊對於孩子而言,不只是生活歸屬,亦是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更是給予自己一個「開啟未來嶄新篇章」的機會。

超越工作的關係,從「個案」變成「朋友」

「社工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不要站在想要『教育他』的角度。」楊佳賢認為,跟自己想要陪伴的人說話,應該要回到「關心」這件事情,這樣才會讓彼此之間沒有壓力。楊佳賢也分享,他與身邊的社工在面對青少年時都是如何相處,像是「說教」的樣子,其實是比較無法打進孩子的心,「雖然他們年紀比較小,可是我們並沒有上下之分,就是單純在聊天。」也因為這樣,楊佳賢現在與很多個案都變成了朋友關係。

用耐心去陪伴,正是楊佳賢的社工法則,不將陪伴的對象劃分明確,而是深入部落建立全面的關懷,超越了僅僅只是工作上的關係。「就像當初我的老師陪伴我那樣。」楊佳賢陪伴孩子翻轉命運,讓孩子們在這裡看見更多未來的可能,這就是他不斷努力實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