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6 藍染達人王淑宜 x 桃園文昌國中
你知道藍染工藝嗎?
它是傳統天然染色技藝,也是台灣文創產業之光,有別於現在的化學染液製作的服飾,藍染取自植物原料,或許更適合講究健康、環保概念的未來趨勢,為此我們帶著桃園文昌國中的學生,來到了藍染的故鄉三峽,承載著傳統文化滋養的三峽染工坊,有一位最早復甦藍染技藝的達人王淑宜 ,跟隨她瞭解藍染的過去、體驗現在、進而看見未來。
藍染達人王淑宜,原來曾是三峽國小老師,因被學生提問藍染是什麼,赫然發現對於在地文化的不認識感到慚愧,深入田野調查後漸漸愛上藍染,甚至到日本學習進階技藝,帶回台灣向下紮根,納入國小課程,讓下一代看見它的美,至今花了二十年時間將三峽藍染文化傳承、發揚開來。
正式進入體驗前,達人首先分享了過去台灣藍染的輝煌期,藍染作品的製作過程,以及現在一年一次的藍染節推廣活動,同學們邊聽邊投以炙熱的眼神,達人不經意的提問也都應答如流,看得出學生們都很認真,並且對於藍染認識有大致的輪廓,也會更投入在接下來的體驗環節中。
達人也分享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實是儒家學者荀子,從藍染染布悟出的道理,因為白布放進藍色的顏料裡,出來的顏色竟然是青色,它必須與空氣接觸氧化後,才會轉變成深藍色,比原來我們看到的藍色更加深。
現場染工坊內一幅幅漂亮的藍染圖案作品,讓大家禁不住讚嘆,這些背後其實隱藏了紮染、綁染、蠟染、型染等各種技法,考量難易度,達人先以最基礎的紮染帶同學入門,然而一種技法就有十種圖案,達人在逐一解說每個圖案的綁法後,其中幾位同學果敢選了兩種最難綁的圖案,拿起橡皮筋和竹筷纏繞着白布,綁著的地方就不會染上顏色,戴上手套將綁好的白布,浸入裝滿顏料的染缸三分鐘,此時同學們的讀秒聲此起彼落,很是有趣。
浸染動作需進行三次,但每一次拿出來後,學生需到旁邊將白布翻面與空氣接觸氧化,小心翼翼地等待它的褪變,也不時與達人確認,才放心繼續染色,重複浸染後,學生已迫不及待拆下橡皮筋,懸掛在繩子上晾著,開心地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作品,這時便可清楚看到有些染色很均勻、圖案很漂亮,但有些和想像中的圖案不一樣,這些都取決於綁法和染色的控制,因為一條好看的藍染布和圖案,必須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才得以變成理想中的樣子,未來的路亦是如此,學生們不僅在體驗中學習,也在認識各種職業中,試著摸清自己的職涯方向!
活動尾聲,達人看到同學如此投入的樣子,欣慰地說道,希望你們有所收穫,將藍染作品帶回去的同時,也請將這句話帶上,「讓藍染,自然而然的在我們生活中......」,期待它在每個人的生活中發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