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貿易推動達人楊士翔、蔡宜穎:從理解出發,讓「不完美」變得「完美」

達人故事
公平貿易推動達人楊士翔、蔡宜穎:從理解出發,讓「不完美」變得「完美」

做「真正環保」的設計

從小喜歡創作的蔡宜穎(後稱 Liz ),為了不讓家人擔憂,在大學時放棄了最有興趣的藝術系,選擇進到當時未來發展較明確的建築系就讀。而他的創業夥伴楊士翔(後稱 Vinka ),從小就對建築相當有興趣,對手作、設計也相當擅長。

兩人在建築系畢業後,進入同一家事務所工作,並一起被外派至上海。也正是在那裡,幾位同事的邀約讓他們重拾對手作的熱情,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合力經營一間手作小店。「沒賺錢也沒關係!」Liz 與 Vinka 分享,起初這間店只被當成是興趣,直到某次,兩人受邀參與一場環保設計展,這個展覽,開啟了他們對環保產品的全新認識,「我們真實地感受到,透過原料、生產方式的選擇,『環保』可以不再只是單一句口號。」

相較於大量耗能的建築產業,他們毅然決然離開事務所,回到家鄉創業。「我們想做真正環保的設計。」於是,Liz 與 Vinka 成立了「繭裹子 twine 」,從堅持只使用百分之百天然、有機的材料開始,逐步踏上公平貿易的品牌之路。



來自地球另一端的工作夥伴

「就算每天工作到凌晨,還是很難達到市場所需的產量。」在創業一年後,Liz 跟 Vinka 深刻體認到,只靠兩人的力量,要經營一個品牌是有多麼困難,加上受限於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他們一度陷入瓶頸。幸運的是,因為一直以來對天然材料的堅持,Liz 跟 Vinka 接觸過不少公平貿易組織,「所以,我們決定把『與公平貿易組織合作進行商品生產』作為未來發展的選項之一。」

「當時的困難程度,大概是寄出了一百封信件,都不一定會收到一封回覆。」由於公平貿易生產者的資訊較難取得,以及整體產業相對封閉,在尋找生產者的初期可說是困難重重,更幾度想要放棄,好在兩人最終還是找到了願意合作的夥伴,也順利加入 WFTO( World Fair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公平貿易組織)成為會員,正式開啟他們與公平貿易組織之間的合作。

不一樣,也很好!

不同於我們常見的工業化生產,公平貿易的運作模式大多會將相同的設計分發至各個村落,而每個村落本身的技術、工具、材料都不同,也因此製作出來的產品容易有誤差。「每一次收到產品,其實都像在開驚喜包一樣。」在從事公平貿易合作的初期,Liz 跟 Vinka 經常無法理解,為什麼拿到的產品總與原先想像差距甚遠,在經過不斷來回溝通、實地訪查後,他們才逐漸理解 ── 在當地,很多時候連天氣都能成為影響成品的因素之一。

從此,Liz 跟 Vinka 所追求的不再只是「與設計相同的完美產品」,而是「我們設計一半,由生產者設計一半」。他們開始將這些「不同」轉換為商品特色,每位生產者也都能夠在產品中加入自己的小巧思。後來,這些共同創作的痕跡,漸漸成為產品特色,也讓「繭裹子」多了一層獨特與溫度。

接納理解不同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公平貿易

談起推動公平貿易多年的訣竅,Liz 跟 Vinka 分享,除了對材料、工藝技術有興趣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擁有一顆能夠接受、包容,並且真心喜歡不同文化的心。從最源頭開始,認識生產者的環境、特色,並將其轉換為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產品,這些文化上的交流,正是公平貿易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務。

「不能只是期待對方做出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是要理解他們,並從中找到我們能夠運用的東西。」十幾年來,Liz 跟 Vinka 只要有機會,就會到生產者所在的國家走訪,他們相信,唯有足夠的認識、溝通,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公平貿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