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達人陳昭賢:從敬仰、信仰再到使命的歌仔人生
歌仔戲早在二十世紀開始,於台灣宜蘭興起,是當時社會的重要娛樂,在藝術領域上被定義為傳統戲曲。而你我之間,別說觀賞,也許連接觸的機會都很少,那麼,在娛樂活動千萬種的時代,到底要如何延續這項百年藝術呢?
難以抹滅的歌仔戲魂
陳昭賢從小在明華園長大,那是由她的家族共同經營,也是目前台灣最大、最著名的歌仔劇團,三歲練習台詞、五歲上台表演,是她與眾不同的童年日常。
回憶起長大的過程,陳昭賢的父母並沒有要求她得一直留在劇團,反倒是鼓勵自由探索,「所以我選擇了非戲劇學科的國、高中就讀,大學也念企管系。」不過,劇團之外的學生生活,讓她對歌仔戲這行的發展有著深刻的體悟,「因為我成天在劇團跑跳,每次演出又都有很多觀眾,讓我以為大家都會看歌仔戲。」直到和朋友聊天,陳昭賢才發現大家對於藝文活動的接觸,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更別說隨著時代變遷,逐漸式微的歌仔戲文化,「從那時候開始,將非藝文愛好者拉進圈子裡,變成了我長期努力的目標。」儘管陳昭賢的家人並沒有給予過多期許,但是她心中的「歌仔戲魂」,一直在等待著發芽、茁壯。
不忍了!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吧!
大學畢業後,陳昭賢攻讀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那段時期,可以說是她實踐自我的關鍵時刻。她與來自不同領域和國家的同學,彼此交流藝文資訊。在某一次討論,正當陳昭賢思索著歌仔戲也許能在不同舞台演出時,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那時候,我突然覺得也許可以『創立兒童類歌仔劇團』。」
曾經,陳昭賢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壓力,像是「你們和雲門舞集是同一個團體嗎」,或是「你們現在演出歌仔戲,會有觀眾嗎」,這些種種,都讓她不得不反思傳統文化的延續問題,於是,她決定逆向操作,「我想培養孩子從小進劇場看歌仔戲的習慣。」就這樣,在現實的困境與內心悸動的交織之下,陳昭賢創立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撐過辛苦,只因為我喜歡
為什麼要取名為「風神寶寶」,陳昭賢說:「因為第一齣戲《火焰山》裡的紅孩兒,有小風神之稱,而寶寶是我的小名,我希望自己和台下的孩子,看了劇之後都能充滿自信。」為此,陳昭賢曾有過長達一個禮拜沒有上床睡覺,只為了想要呈現最精采、最完美的演出。儘管過程辛苦難熬,不一定開心,但她仍舊甘之如飴,「只因為我喜歡歌仔戲,它可以讓我感覺到成就感,生命也就有了意義。」
創團初期,因為創新的表演形式,引來不少專家學者的質疑,面對來自各方的聲音,陳昭賢總是堅定的回應:「只要能吸引人的,就是好戲,若是無法迎合小朋友,又要怎麼帶他們來看戲呢?」除了外部的挑戰,內部的難題也不少,「當一個表演者轉換成管理者,需要考慮更多的是與金錢打交道。」既是掌控大局的團長、想法天馬行空的藝術總監、同時又是底子深厚的主演,多種身份隨時切換,經常讓陳昭賢思緒混亂,內心一直打架,但為了讓劇團能夠持續運作,她不得不學習找到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平衡。
從敬仰到信仰,不一樣的未來即將上演
身處歌仔戲世家的陳昭賢,起初只是單純敬仰父母與前輩對於這門藝術的付出。隨著長大,在嘗試體驗不同事物之後,陳昭賢更確立了歌仔戲就是「內在的信仰」,她不斷吸取前人的經驗,並加入自己的思考,勇敢創立自己的劇團,將傳承歌仔戲文化視為此生使命,上演一齣又一齣動人的劇碼。
然而,對於以歌仔戲產業為志業的陳昭賢,沒有一天不被流行文化衝擊,但她仍會想盡辦法在時代洪流中求生存,「因為,從我爺爺那代開始到我 ── 第三代,家族成員多達四百多人,也許你很難想像,但家族中沒有一個人是離開這個產業,每個人都會在劇團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陳昭賢與有榮焉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