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7 製鼓藝術達人-王錫坤:「製鼓就是我的人生!」

職場體驗
No.27 製鼓藝術達人-王錫坤:「製鼓就是我的人生!」

「响仁和鐘鼓廠」目前由第二代王錫坤執掌,為國際知名的手工製鼓專家,其鼓音色響亮、富彈性且耐用,無論是國內知名的表演團體,還是到大型寺廟,如優人神鼓、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行天宮、龍山寺、佛光山等,甚至遠從日本、美國的專業團體都是响仁和的忠實顧客,可見其製鼓技術的精良。七月十八日這天,我們帶領新北市龍山國中的學生前往位於新莊的响仁和製鼓廠參觀,聽王師傅分享他的生命故事,同時也體驗製鼓的流程,揭開流傳千年製鼓業的神秘面紗。

王師傅在分享時,感性的與同學們分享,「我爸爸在我當兵時驟逝,由於他生前希望我多念點書,並沒有要求我繼承家業,因此製鼓師傅的位子就由平時跟著我爸爸學習的舅舅接下了。」但受到舅舅的嘲諷「你做不來啦!响仁和的招牌我就要拿走了!」使王錫坤憤而投入製鼓的行業。因為沒有承接父親的指導,一切全是從頭摸索,單憑對父親製鼓時的模糊印象,使王錫坤在嘗試的過程中仍經歷了許多次失敗:像是把牛皮泡在熱水中以拔除牛毛,卻因為溫度沒拿捏好導致牛皮整片燙熟了;或是把鼓皮繃緊在鼓桶上調整彈性時,因為拉伸過度而繃破了鼓皮。但種種的失敗並沒有因此打擊王師傅想要製作一張好鼓的心,他反而從一次次的失敗中萃取出經驗,並逐漸培養出製鼓的熱忱,而憑藉著這份熱忱,他終於成功發揚了父親的製鼓精神,甚至進一步將這門技藝推展到世界舞台。「現在,製鼓就是我的人生!」王師傅驕傲的與我們分享。

第二階段的體驗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由王錫坤師傅在鼓文化館介紹、展示他的創作以及從世界各地網羅的珍奇異鼓,另一方面,由其兒子凱正師傅帶領同學體驗「踩鼓」、「割鼓皮」等流程。「踩鼓」是製鼓中不可或缺的流程,目的在增加鼓皮的延展性,使鼓聲更明亮、有靈性。由於要爬上高約一點五公尺的鼓皮上,有些同學光是爬上去就腿軟了,只能趴坐在鼓上;但仍有靈活的同學輕巧的爬了上去,腳步輕盈的在鼓皮上跳著踢踏舞,獲得凱正師傅的讚賞。「割鼓皮」則是將繃在鼓桶上多餘的鼓皮割除掉,由於曝曬過後的鼓皮質地變得堅硬,所以並不像美術課割膠板的作業那樣輕鬆。同學們輪番上陣割了十幾分鐘,仍只割下十多公分的鼓皮,僅僅是整張鼓皮的一小部分,體驗的同學不禁驚嘆製鼓需要多大體力及耐心!另一方面,王師傅向同學一一介紹文化館內的珍藏,有由兩種牛皮製成的鼓(平常只由一種牛皮製作)、突破傳統鼓型限制的八角鼓、以及以聲音詮釋角色性格、鼓上的花紋反映角色內心世界的「三國五音鼓」等等,向同學傳達現代鼓的多元發展性,絕不僅僅只是節慶時的表演用具而已。

在經歷過一下午的活動後,同學們對於製鼓業都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了解製鼓的技術面以及所需具備的體力及耐心,也理解到傳統的產業實際上也在不斷的進行實驗及創新,才能不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王師傅提到「有醫療健康主題雜誌報導:聽鼓聲可穩定精神、舒緩情緒,讓我對音樂治療很感興趣,希望我做的鼓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從王師傅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從興趣轉化為熱忱,進而不斷的進步、創新,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標竿。相信龍山國中的學生在這場職場體驗感受到王師傅的熱忱後,能將這個經驗內化,進而往自己的興趣去深鑽,發揮所長。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