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m.19 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的文學旅程
「超越影院19」播放的是林靖傑導演的作品《尋找背海的人》,講述作家王文興的寫作歷程。這一天,基金會董事長蘇貞昌也出席與觀眾一起觀賞這部沉穩雋永的文學紀錄片。
王文興18歲開始專事寫作,從未間斷,至今逾50年,其知名作品有《十五篇小說》、《家變》、《背海的人》,被公認為台灣最難被理解的現代主義作家。這部片名的擷取來自於同名小說《背海的人》。本片結合音樂與紀錄影像,進一步闡述王文興的文學人生,包含兒時在同安街通往大河的記憶:「街的中腰微微的收進一點彎曲,盡頭通到灰灰的大河那裏」。王文興回憶了早期影響自己的幾個文學大師,例如升大一的那個暑假,首度閱讀了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拜樓的《包法利夫人》讓他體會到內心世界的重要,而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對他影響非常大,讓他意識到「寫作是一條可行的路」。本片也透過王文興的夫人陳竺筠講述作家日常生活的一面,例如總是喜將欣賞的畫、剪報、圖案貼在牆上。更重要的,本片真實紀錄王文興的寫作過程,由於對文字節奏與音韻的重視所產生的特殊書寫方式。
影片結束後,我們邀請評論家楊照老師為我們分享本片心得並與現場觀眾互動。楊照自述大學二年級時便曾上過王文興的課程,可是上完第五堂課便「落荒而逃」,因為當時內心希望能夠成為作家的自己,發覺王文興教授不只是文本內容,更是一種閱讀的嚴謹態度,受到震懾的他擔心自己無法繼續寫作的夢想於是提前離開,他認為,王老師教導他「作為一個讀者與詮釋者,最重要的責任是挖掘每一個字的意義與細膩的關聯」、「了不起的讀書人總是能找到別人甚至作者本身沒看到的東西」,而閱讀文學的根本態度就是「尊重」。另外,楊照對能夠觀看本片的觀眾們表達了欽羨之意,因為過去三十年來,王文興的寫作過程一直是為人所好奇的秘密,對當時高中時期手中便持青年叛逆聖經《家變》的自己更是如此,「沒想到你們走進一個房間,就可以得知王老師這三十年來為我們所欲知的祕密」。除此之外,楊照認為本片可以再補充的一點就是王文興與愛爾蘭詩人喬伊斯的雷同之處,那就是他們對「聲音」的極度重視,他說:「每一個文字背後都是一個聲音,這兩位作家寫作的起點都是聲音,閱讀王文興小說最佳的方式是把它們唸出來」、「小說最重要的不是告訴我們什麼事,而是一個單一的內在心靈感受到了什麼事」。楊照透過自身經歷並深入淺出的講述王文興的文學世界,使在場的所有人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