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犬訓練達人鍾皓羽:痴心絕對!就是對狗狗情有獨鍾

達人故事
浪犬訓練達人鍾皓羽:痴心絕對!就是對狗狗情有獨鍾

一日愛動物,終身愛動物

聊起兒時記憶,鍾皓羽分享了一個故事。「我依稀記得是幼稚園或小學,父母受朋友之託,暫時讓一隻狗狗到家裡寄宿。」當時年紀還小的她,不只不害怕,還和狗狗玩得很開心,甚至照顧牠一整晚。隔天下課回家,鍾皓羽卻發現狗狗不見了,平時沒有太多情緒的她傷心大哭,這個舉動讓父母都嚇了一大跳。

後來,父母改讓鍾皓羽飼養兔子和天竺鼠,也因此在她生命中播下了喜愛動物的種子。隨著時間過去,鍾皓羽國中畢業選填志願時,希望自己可以就讀獸醫系,「但是受到成績分數的限制,和家人討論後,我最後選擇五專體制的醫事檢驗科。」

從醫事檢驗到音樂,再從音樂到英文

雖然就讀的科系與醫療相關,但是鍾皓羽坦言:「那時候念得很痛苦,到最後一年時,我還和家裡說我不想讀了,不過家人仍是希望可以念完。」於是,鍾皓羽硬著頭皮完成了學業。當時的她,除了喜歡動物,也熱愛音樂,有著做音樂的夢想,五專畢業之後,便北上來到台北,在連鎖唱片行工作。

「我也學過鋼琴,但是彈得不是很好,考慮之後決定結束這短暫的音樂夢。」雖然在音樂這條道路上充滿挫敗,但鍾皓羽不氣餒,運用她另一項專長 ── 英文語言能力,迅速找到下一份工作。她先是取得大學文憑,之後順利申請到國外的研究所,接著回到台灣,在英文教育機構擔任老師,這一做就是平穩的五年,直到鍾皓羽遇到人生的重要轉折。

一部電影,喚醒沉睡已久的動物夢

某次,鍾皓羽看了電影《再見了,可魯》,「這是一部關於導盲犬的影片,對我有很深的影響。」觀看後,那份小時候對動物的喜愛,又重新被燃起,於是,她決定要嘗試新的職涯路徑,便投入台灣導盲犬協會的志工行列,一點一點地去認識這個新領域。

沒有相關經驗的她,一邊持續英文老師的工作,一邊展開成為導盲犬訓練師的計畫。終於有一天,協會開出了一名儲備訓練師的職缺,鍾皓羽趕緊把握機會,通過三關面試,順利地成為協會的一員,並在往後十三年的時間,除了成為一名導盲犬訓練師,更是訓練部主任。

萬萬沒想到,在多年累積之後,鍾皓羽又接觸了另一部電影《十二夜》,開啟她對流浪犬的理解。「過去我所接觸的導盲犬,都是精挑細選血統優良的犬隻,但這部片讓我認識了流浪犬。」正當衝擊之際,恰巧認識了現在的創業夥伴 ── 陳奕君,她擅於對關鍵問題提問,在許多事情上點醒了鍾皓羽,「我想,唯獨離開才能夠擴展。」在鍾皓羽思考許久後,她做出了決定,毅然決然創立「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將流浪犬培育為專業服務犬(心靈輔助犬),幫助特殊族群與銀髮長輩克服情緒障礙、協助復健學習。

與狗狗同行,讓夢想延續

「過去我們都是以人為本,把動物訓練成我們要的工作犬。」但鍾皓羽認為,應該要調整為以動物為本,讓動物帶著人們去認識情緒。「我們都是從流浪犬做挑選,過去在街頭流浪的牠們,可能比較敏感、比較保護自己,但是當你理解牠們,就會有『尊重』出現。」

台灣心輔犬培育團隊成立以來,曾為許多學生上課,其中某堂課令鍾皓羽印象深刻。「那次上課,一位學生一直都很冷漠,但是狗老師一次一次的活動,都跑到這位學生身邊,我想是因為狗老師在他身邊很有安全感。」沒想到,這段話讓這位學生的態度瞬間放軟,也開始跟狗老師互動。「人跟人之間有很多情緒,狗老師也會有情緒,但這些情緒背後有你要理解的事物,我們就從狗老師身上開始學習。」如今,鍾皓羽兒時的獸醫夢,也在成長的路上,以不同的形式實現,與動物一起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