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 環境創譯達人李芝瑩 x 新北三峽國中

職場體驗
No.140 環境創譯達人李芝瑩 x 新北三峽國中

你喜歡大自然嗎?或者,你願意走進山林,去認識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嗎?今天我們來到位於新北市的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帶著三峽國中的同學們,在環境創譯達人——李芝瑩的帶領下,一起實際走入山林,認識環境教育者的工作內容。

山林裡的工作者

在成為環境工作者之前,李芝瑩最初的職業規劃,是成為一名記者。就讀農經系的她,在畢業前因緣際會獲得了新聞媒體的實習機會,加上從小對大自然的喜愛,畢業後她開始在報社、電視台擔任環境線的記者。在擔任記者的過程中,李芝瑩為不同的環境議題奔走各地,她深切體會到環境議題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心力,也逐漸確信了自己對於環境的喜愛。有感於記者受限於時間壓力,較難對議題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在一位前輩的鼓勵下,她放棄了原本的工作,就此踏入環境教育領域。

「我們是一群在山林裡工作的人」說起環境工作,李芝瑩是這麼形容的,不僅止於山林的介紹導覽、知識推廣,環境研究調查也都是他們的業務範圍。也因此,這次的第一個體驗活動,就是要帶著學生們一起來測量樹木!

認識山林,從認識樹木開始

我們身處的滿月圓,在最早以前其實是作為林業開採使用,隨著時代的演變,才逐漸轉變為現今森林公園的形式。李芝瑩分享,不論森林的功能如何轉變,都有一個功能是不變的,那就是調節氣溫。每一顆樹木透過光合作用,就能夠產生固碳、調節氣溫的效果。而要測量固碳量,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用樹木的體積進行換算。但如此高大的樹木要如何測量體積呢?除了「堆拳頭」使用比例推算,其實還有許多專用工具可以進行測量,像是這次同學們使用的儀器「測高儀」以及可以直接閱讀出樹木直徑的「直徑尺」。

同學們首先需要使用測高儀量出每棵樹木的高度,但要測的精準,除了要克服高度造成的量尺搖晃,更重要的秘訣在於要站在夠遠的地方觀看,相當考驗每組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接著,在測量者的胸高位置,使用直徑尺來測量樹木的周長,直徑,帶入公式就能夠推算出每棵樹木的固碳量。

「我們的固碳量是10公噸!」「我們的有50公噸!」達人分享,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距,除了是因為人眼觀察的誤差,也很有可能是計算、或是測量經驗的不足導致,也因此才能夠顯現環境工作者的專業所在。「經驗老到的師傅可是能一眼就看出樹木的精準高度呢!」

一起成為環境創譯師!

「環境創譯,就是把艱澀複雜的環境議題,轉化為易懂的語言傳播出去。」體驗完樹木測量後,緊接著同學們要來挑戰的,正是環境創譯師的工作內容。這次,同學們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出一份適合國小一年級學生的「光合作用教材」,並且上台進行實際教學,最後將由達人挑選出最優秀的組別,頒發滿月圓精心準備的小禮物。

起初,同學們都相當苦惱要怎麼把二氧化碳、葡萄醣這些化學元素介紹給小朋友。「小一真的會知道葡萄醣是什麼嗎?」在經過熱烈的討論後,每組同學都設計出了充滿巧思的教材,有將光合作用比喻為吃飯、呼吸的過程,有的則是在教材上加上注音,搭配生動活潑的說明,甚至有組別將這個化學過程繪製成四格漫畫,用說故事的方式進行介紹。

為你所愛的事物發聲

成為環境工作者需要擁有什麼特質?李芝瑩分享,除了要養成隨時關心周遭事務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不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不論你最終選擇的方向是什麼,能夠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發聲,讓更多人關注這件事,這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在活動的最後,達人勉勵學生,要多方面的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勇於嘗試,才能夠找到你最喜歡的事情,就像是她找到了對於環境領域的熱愛一樣。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