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達人呂瑞哲:變中求穩、穩中求變的人生哲學

達人故事
竹筍達人呂瑞哲:變中求穩、穩中求變的人生哲學

將習得的技能放在身上,轉換跑道也不怕

呂瑞哲國小畢業後,便到西裝店當學徒,那時候的他並沒有想太多,純粹想學個一技之長,看看能不能出師、自己開店,而這一做就做了好長的時間,因為在過去,學徒都要做 3 年 4 個月才能出師,「出師之後,薪水才會成長,不然就只會被當成是打工的,遛狗、打掃、洗碗都要你做。」不過,好不容易熬到出師的呂瑞哲,並沒有如他當初所想的開一間西裝店。

那個時候,呂瑞哲 27 歲,剛結婚沒多久,卻正逢台灣成衣產業衰退,過去曾經的繁榮,轉瞬成為夕陽產業,取而代之的是工業興起,「那時候工業發展得很好,工人也很多,而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吃飯的需求。」在多方考量之下,「讓家人溫飽」是呂瑞哲最在意的,「所以我就決定『回來』做筍子跟賣菜。」原來,呂瑞哲的爸爸、阿公都是務農的,儘管並不是一開始就在種植綠竹筍,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最早的樟腦油、茶葉、橘子再到竹子,這讓呂瑞哲因為從小幫忙,而練就一身「栽種技能」,也讓他能夠無痛「轉行」,為家庭生活,找到一個穩定的經濟來源。

在老婆的「加持」下,終獲評鑑冠軍

然而,種竹筍並非易事。一般綠竹筍的採收期是 4 月 到 9 月,有時候甚至能到 10 月,也因為竹筍生長屬性的關係,不同時間點的水份含量都不一樣,而含水量最高的時間點便是在凌晨 12 點之後,因此每到盛產時期,呂瑞哲就得要凌晨一點起床,帶著工具和頭燈出發筍園,「就算很累,每天都還是要認真挖筍,多的時候每天挖;少的時候 2 到 3 天挖一次。」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甚至經常挖到早上 7 點,就得要趕去市場販賣,就這樣,一路從凌晨忙到中午 12 點,對呂瑞哲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一直以來都是自種、自採、自賣的呂瑞哲,和老婆可以說是相互扶持、合作無間的最佳戰友,一個人處理竹筍,另一個人負責賣菜,甚至在呂瑞哲參加多次綠竹筍評鑑,都和冠軍無緣的狀況下,決定改用老婆的名字報名,「說也奇怪,每次比賽都拿亞軍、季軍,沒想到用老婆的名字,就拿到了冠軍!」呂瑞哲笑著說,雖然這個評鑑沒有所謂重要不重要,但這個獎項對於種筍的人來說是一種肯定,一方面客人對產品會比較有信心,在販售上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個人的榮耀,最重要的是,能讓客人吃到真正好吃、健康的竹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憑藉著堅持,穩穩地走出一條新道路

能夠種出又甜又健康的竹筍,靠得是呂瑞哲對於「有機」的堅持,「我自己本身就不喜歡用藥,所以就想,那不然就試著改採有機栽種。」過往的耕作方式經常會使用除草劑,若是不當使用,往往會危害生態環境,對於人體健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既然傷人傷已,那為什麼不改變呢?」呂瑞哲穩扎穩打的走著每一步路,卻在每一個步伐之間流露著「不被穩定侷限」的氣息,他總是會想著如何改變,可以做得比以前更好。

「不用化學肥料,種出來的東西真的比較好吃!」呂瑞哲說,自己的姪子從小就吃著他種的菜長大,有一次因為自己休息,沒有出來賣菜,導致親戚在路邊隨便買了一把菜就做成晚餐上桌,每想到就連小朋友一吃也能感覺到不對勁,「這不是我平常吃的菜!」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打電話來關心「姪子在學校不吃菜」的問題,「怎麼會呢?我姪子平常吃菜都吃很多,那就是因為那個菜不好吃,所以他不想吃啊!」從呂瑞哲的言談中,我們看見溫暖笑容後面的自信心。

穩定不是「好與不好」的選擇,而是「適合與否」的問題

「不過若真的要說成就,其實也沒什麼啦,可能就是從原本的負債,到現在有一點點的積蓄。」呂瑞哲一路走來給人一種慢慢的、穩穩的感覺,雖然辛苦,但每天一點點的回報,也總算成就了他的初衷 ──「讓家人溫飽」。

但對於這種生活模式,呂瑞哲並不覺得適合每一個人,「我賺的是辛苦錢,但如果你本來的生活或工作,就已經有很好的未來,那我並不鼓勵做這個。」呂瑞哲說道,如果真的有心踏入這個行業,就要懂得在穩定中求改變,「還有,不要想那麼多,就直接做了吧!因為經驗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