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達人陳榮凱:培育知識倍蕾的數學守望者

達人故事
學術達人陳榮凱:培育知識倍蕾的數學守望者

謙遜低調,嚴格自律

一九七零年陳榮凱出生在台中龍井鄉偏僻的海邊,兄弟姊妹當中排行第三,出身農家,家旁邊就是一漥水田,功課自小就十分突出,但行為舉止卻十分低調,這也讓他博得好人緣,尤其一身書卷氣質,讓他更受到女同學們的歡迎,這跟電視劇當中有社交障礙的天才完全不同。陳榮凱的父母只有國小畢業,失學的他們更傾注全力栽培小孩讀書,也讓陳榮凱十分感謝父母栽培。

低調的他永遠走著跟同儕不一樣的路,沒跟同學說,捨台中一中不考,一人獨自跑到台北唸高中,建中高二時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的培訓,更篤定他成為數學家的決心,台大數學系畢業之後,負笈洛杉磯加大,五年後取得數學博士,返回中正大學任教,正式走上數學家之路。

陳榮凱分享許多從事基礎學術的體會,「天分固然重要,但是那不是絕對條件,我在學生時代常想,或許我只是喜歡數學,而不是適合唸數學!」他說:「重要的是嚴格的自律跟挫折忍受力,多方面接觸學術最前端的研究跟重要問題,培養出良好的學術品味,不能閉門造車,高EQ也是必備的,因為你可能必須跟學術同仁合作。」

在「代數幾何」裡找到學術貢獻的肯定

在數學這一行,陳榮凱研究的是「代數幾何」,由於跨越「代數」跟「幾何」,這個領域自然難度較高,但近年相當熱門,物理學界相當知名的弦理論便是應用大量代數幾何的定理求得的,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是這個領域中的知名大師。陳榮凱的貢獻便是在代數幾何當中,解決了阿貝爾多樣體的雙有理刻劃問題,他與師兄哈肯合作的文章於二零零一年便刊登在數學界一流的德國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上。

為何選擇這題目?陳榮凱表示除了興趣之外,這個問題是許多國際知名數學家還無法攻克的難題,因此他便投身此研究。「換句話說,這是一個主流學者會極感興趣,但並不是最流行、最熱門的問題。」

學術研究這條路是孤獨的,但有時也有與知音相遇的喜悅。陳榮凱發表論文後不久,一位學生時代就聽過「代數幾何」領域當中的重要學者──退休的日本東大教授數學家飯高茂──在讀過他的文章後,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提到,陳榮凱所突破的問題他在二十年前就嘗試處理過,但沒有成果,今天看到這個問題被解決,他有一種「我的夢想實現了」的感動。

「這段話鼓舞了當時還是默默無名的我,它讓我感受到了學術傳承的意義,以及知識純粹之美。」他說。原以為陳榮凱還會有進一步的闡釋,說完他卻靜默了,言簡意賅。

「性格對數學家可能比天分來得重要」

陳榮凱說,數學這條道路跟所有科學研究一樣,都是「試錯」的過程,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麥特.戴蒙型的數學家,或是《美麗境界》中的數學嘉納許,在真實的數學世界並不是沒有的,但是鳳毛麟角,電影過度美化跟神化了數學家,就像破解百年難題──費馬最後定理──的懷爾斯,也是花了七年不斷試錯,才攻克這一難題。他自認能在數學上能做出一點成績,主要是鍥而不捨,同時平常心對待失敗。「性格對數學家可能比天分來得重要」,他如此結論。

事實上,陳榮凱的座右銘就是老掉牙的「業精於勤」。「我每天早上四點多一定起床,這是我做研究以及與國外學術同行討論的時間,從不間斷!」陳榮凱堅定地表示。他認為,一些天才少年在成為數學家之後,沒能做出太重要的貢獻,主要也是出在性格,很可能是得失心太重,也可能是太鑽牛角尖。此外,任何成功者的成功,大多得道多助,也就是所謂的人和。陳榮凱最感謝的人便是他在大學時代認識的妻子,她畢業於台大財金系,為了陳榮凱的學術生涯,先是放棄在台北找金融工作,陪著他到嘉義中正大學,而後為了照養三個可愛的女兒,妻子更離開了財金圈,選擇到國小任教。陳榮凱認為,自己相當幸運。

知識蓓蕾的守望者與園丁

在基礎學術的荒漠中,想開出知識的蓓蕾多麼不容易,更何況不但開出花朵,還培育出欣欣向榮的小花園,陳榮凱是「代數幾何」這個小花園的守望者跟園丁,念茲在茲不只是自己的學術研究,更在於能帶出落實學術本體化的堅實研究團隊。想來四十歲的他去到自己的樹木前,是帶著安心篤定的笑容。

下午一點半,採訪最後,陳榮凱急著結束談話,因為接著還有一場研討會要去聽。同領域嗎?「有研討會總要多聽聽別的數學家在做什麼,研究數學會上癮的!」他笑笑地揮手告別。

摘自遠流出版《超越達人》 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YLC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