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配音達人賈培德:有音無影的鍛鍊
賈培德,人稱「德仔」,擔任過金曲、金鐘、金馬等大型典禮多達四十多次的司儀,「三金司儀」的名號不脛而走,這項紀錄也穩定持續刷新中,讓大家繼續熟悉他渾厚聲線傳遞的那句:「入圍的有……」。
賈培德從小就跟著在警察廣播電台工作的媽媽活躍於錄音間,十二歲開始錄廣播劇,從高中到大學,著迷於打辯論賽,是辯論圈的知名辯士,至今不歇,還擔任了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的理事長。他聲音演出的相關經歷豐富,從大二就參與舞台劇表演,他深信,不斷突破工作界線,可以為自己的專業再加分。
有自己的獨到想法並且勇於堅持,賈培德的求學生涯十分傳奇,他不諱言,學生時期他都忙於辯論賽與社會活動,二十歲就開始在電台主持節目當DJ,大學沒畢業,就已同等學力考上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但也沒畢業,繞了一大圈,又重考回文化政治系念大四,直到二零一四年以三十七歲時才正式畢業。聊到異於常人的經歷,賈培德毫無違和感,反而強調終身學習。他說,只是想透過重回學校,持續學習。
嚴格的自我鍛鍊,一開口便令人震懾
白淨的臉龐、兩道有英氣的劍眉,賈培德平常的裝扮倒是帶著一點頹廢的氣質,常留著些許的上鬍未刮,穿著T-Shirt,連上電視節目也大多是這一派life style的風格,網上找得到的節目畫面呈現出來,老是一派慵懶,不愛搶話,也不似其他配音員有一種人來瘋的喜感,但只要一開口保證震懾全場。
聊起入行經歷,賈培德說他從小就愛讀報,什麼都讀,看到有字就唸,招牌、書籍、雜誌,瘋狂地唸出來,他老愛揣摩怎麼唸好聽,抑揚頓挫該如何,凡是有鍛鍊聲音的機會他從來不放過。於是他在二十歲就當上廣播主持人,在聲音逐漸被聽見的過程,配音的機會也漸漸上門,讓他成為一名專業的配音員,現在廣告配音已經成了他的主業。
賈培德從小就開始自我鍛鍊自己的唇、舌和聲帶,所以能夠符合廣告配音的嚴格要求。「在我之後,能進廣告配音這一行的男配音員不到五個。」賈培德扳扳手指數算,一派認真。就是這樣的高門檻,因此每當有年輕朋友請教他入行的可能性,他總是直言建議,大家好好想清楚,畢竟這不是只有熱情就可以的,而一旦真的入了行,雖然年收入可以破百萬,但是聲音也是會老,容易職業傷害,通常五十歲之後就要淡出圈子。
在賈培德看來,廣告配音這一行與戲劇配音不同,配音的專業表現固然困難,但是能在跟廣告商溝通時表現高EQ,有時挑戰還更大。廣告商常常做出超額、非專業的要求,「痛苦的是,廣告商常常又不專業,」賈培德的表情看得出來憤慨。
哪一類的要求呢?他指出,例如廣告商會說出像是「內斂又開朗」、「溫暖又興奮」之類的要求。又或者一再重錄瞎折騰,一定要多錄幾個版本讓客戶感受他們「很認真」,彷彿磨得越久配音的效果會更好,其實不然。「一般配音員前三四次錄音的表現會是最好的,」賈培德說。
充滿自信與自在的選擇
談到專業,賈培德可是寸土不讓,而賈培德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則是一位出櫃的同志,原本以為聊到這個出櫃的經驗,一定會涕淚縱橫,沒料到卻還是有如金鐘獎旁白一般的朗朗乾坤,風波不驚。
賈培德的父親是民國十年左右出生、成長在內蒙古的老派人,早期中國本來就有「男風」的風氣,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傳入之後,才慢慢出現歧視。賈培德說,他的性觀念較晚熟,直到十三歲才漸漸開竅,明白自己的情慾對象是同性,但他也交往過女朋友,直到大四才真正進入同志圈。他形容,當時他跟八十歲的父親表示有一件很重要的是要說:「告訴您,其實我喜歡男生。」沒料父親反問:「吭,然後咧?那又怎麼樣啊?」
賈培德認為,在台灣,同志的處境並沒有那麼惡劣。他直言,他的亞洲朋友都很喜歡台灣對同志友善的氣氛。「我們還有東亞最大的同志商圈──紅樓戲院商圈,那是香港、新加坡、中國等地都沒有的。」而他更慶幸的是,他選擇的專業更是對同志相對友善的圈子,廣播界、戲劇界的風氣原本就比較開放,同志從業人員比例本來就高。
雖然在黃葉林的兩條小路中,賈培德挑選人跡稀少的那條走,但賈培德走得自然、坦率,不張狂也不委屈,為自己的選擇無悔而負責,對自己的身份、專業充滿自信與自在,至於別人怎麼評價他就沒那麼在乎了。
故事摘自遠流出版《超越達人2》 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YLC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