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週前我才剛考完二次基測,好不容易可以看個電視看到"台北超越台北"的標語覺得新奇,卻立刻發現有大人還是只把眼界侷限在過往,實為可惜。
故我想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考試前歷史老師要同學們回家思考的問題及我自己找到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西方國家在十七世紀時發動了科學革命,當時的科學家們利用生活經驗的累積,將每個看似平凡的原則.原理都作了精確的解釋,不過卻受限於一些工具,很難向社會大眾說個清楚﹝像是哥白尼,雖然他的論點未必完全準確,卻給了後代科學家一個新的想法﹞,在這個時期的人們主要是在思考方向的這方面作了一個改革。
下一個改革是「啟蒙運動」,主要在於民主政治的推動,像: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伏爾泰的言論自由、盧梭的主權在民......等,也都是在作一個啟迪民治的動作,這個時候的人們不論是貴族階級,又或是從事生意的中產階級,大多都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想,而之後的工業革命才能一舉讓西方世界成為掌控整個地球村的工業強國。
﹝或許有人會說縱使經過了兩次思想上的改革,當時的企業家還是不斷的壓榨工人好賺取利潤,這一點都不「科學」,但是,若少了前兩次改革的洗禮,我相信工人們是很難達成共識懂得如何爭取較好的共識的我相信工人們是很難達成共識懂得如何爭取較好的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