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故事】多元發展達人劉軒:「找到熱愛的事,讓我連續工作八個半小時都不會累。」

2014/02/26

「找到熱愛的事,讓我連續工作八個半小時都不會累。」-多元發展達人劉軒

劉軒,1972年9月生。台灣人,出生於台灣台北,有個名氣響噹噹的作家暨畫家爸爸,劉墉。但,個性與父親南轅北轍,整個很「跳痛」,濃眉大眼的他留著性格的短鬚,是個從頭到腳漫著濃厚美式風格的時尚型男,在文學、音樂與潮流時尚領域裡,天秤座的他取得絕妙的平衡,目前是著名的時尚派對DJ、電台節目主持人、音樂製作人、品牌行銷顧問,也是個文字工作者。

 

 劉軒八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高中就讀於紐約市史岱文森高中,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教育碩士、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曾在紐約茱莉亞學院主修過鋼琴與作曲。

雖然自小接受美式的教育,但劉爸爸對劉軒中文造詣的要求卻也沒有絲毫降低標準,不但英文從頭學起,而且也要念中文的經典,要背書還要默寫。小學四、五年級就要默寫〈岳陽樓記〉、〈桃花源記〉。那時候看到鄰居的小孩在街上騎車玩耍,自己卻要在家裡面默寫中文,不禁悲從中來的哭了。卻也因為父親這樣嚴格地要求,讓自己奠定了深厚的文學基底,練就一手好文章的真功夫,18歲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顫抖的大地》。

 

DJ是Disco Jockey(唱片騎士或唱片操作者)的縮寫,高中時期劉軒接觸了DJ的領域,雖然當時完全不了解DJ的工作、但喜歡跳街舞聽舞曲,於是高中畢業,便選擇在紐約茱莉亞學院主修鋼琴與作曲。但在茱莉亞學院的劉軒並不快樂,因為他發現即使再怎麼喜歡音樂,但一天要他練十幾個小時的音樂,他也受不了,有的人還練到關節都壞掉了;他覺得這不是他喜歡音樂的方式,因此他決定往後都要快樂地作音樂。爾後轉入哈佛大學修習心理學系,並成為博士候選人。在哈佛就讀時,熱愛音樂的劉軒也修習了幾門電子音樂的課程,更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銳舞派對),體現不同的文化、潮流與現象的衝擊,為後來成為專業DJ埋下伏筆。

 

不要想太多!在台灣常常有人這麼告訴你,所以我們很少真正的尋找自我、了解、認同自己,為自己寫下有意義的人生故事。劉軒高中時期因為父親以自己為題材的著作,讓許多標籤、主流期待加諸於身上,進入大學後開始真正的探索自己,企望撕掉標籤、渴望自由,由當時的著作如:屬於那個年代、尋找自己、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可窺一斑。

劉軒開始思考自己體現的是父親期待的自己,還是別人期待的自己?所以開始重新定義自己,到底自己的興趣喜好是甚麼?如何活出自己的故事?劉軒認為,唯有努力與誠實面對自我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剛回到台灣時劉軒曾經在廣告公司擔任研究員,也在影片製作公司做過製作、創意等工作,之後成為時尚雜誌總編輯,後來想轉換工作的模式,擔任品牌顧問公司的總經理,重新回到辦公室。如何在體制內工作保持工作效率,又能兼顧家庭生活,這也是劉軒想學習的部分。這樣多元的角色碰撞出不同的文化體現卻不互相干擾,如同身兼音樂人的劉軒,大膽的在西方電子音樂中,混入京劇的元素卻完全沒有違和感,在DJ界聲名大噪。

同時關注時下社會趨勢的劉軒也受邀到處分享自身的生命經驗,將一篇篇的故事化做風趣詼諧的講演,給時下的年輕人更多在生命轉彎處可以思考的點、線、面。

劉軒擁有多元面貌,時而電台DJ、時而專欄作家,上午還是心靈講座的講師,夜晚搖身一變化作舞池裡的電音高手,過著(跳痛)的人生,在場景與角色不斷快速變換的生活中,微妙而迅速的取得平衡,隨著自己的節奏,用心生活每一天精彩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