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主婦到藝術家────詹秀齡的畫筆人生

2013/03/08

文/王郁燕、攝影/張裕民

素來低調的詹秀齡,即便丈夫是赫赫有名的蘇貞昌,卻不改樸實作風,
極少參加交際應酬,把時間投入在繪畫世界裡;
這份努力與天賦,讓她在隨先生外交出訪時,
被人介紹為一位藝術家,讓人驚豔;
透過她的分享,來了解她如何展開第二人生!

收起才華 成就家庭

第一次在超越基金會的活動上見到詹秀齡時,她客氣地點頭打招呼,談吐之間帶著靦腆,絲毫沒有官太太的架子,旁邊的成員也都親切地喚她「蘇媽媽」,若非事先得知她是蘇貞昌的太太,肯定會誤以為她只是來參加活動的成員。

婚前政大會計系畢業的詹秀齡是位優秀的粉領族,任職美商公司,薪水優渥且穩定;婚後,蘇貞昌每天送太太到公車站再回家中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個性保守 的詹秀齡,覺得這樣似乎不太符合「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於是,辭職回家協助蘇貞昌的事業,接著又開始忙家務、帶三個女兒、幫先生助選等,這些幾乎 占掉她全部的時間,她把才華默默放在心底,就為了扶持家庭。

大女兒蘇巧慧回憶起兒時,媽媽常常是她美術作業的救星,具備藝術天分的詹秀齡,不但協助女兒完成美術作業,陪同女兒學鋼琴時,自己也會利用時間到另一個地方學習,可惜當時未有充裕時間可以琢磨、練習。

待孩子獨立之後,各自有了朋友和生活圈,加上先生又常在外忙碌,生活中頓時出現空缺。直到大女兒蘇巧慧去學開車,她剛好也有時間,就一起報名,沒想到從來沒開過車的詹秀齡,卻一次通過考試,這使她對自己重拾信心,認為自己也能朝著目標邁進。

學畫改變生活 重新定位

蘇貞昌當選臺北縣長時,以選舉補助款成立「電火球基金會」,舉辦活動讓民眾參加,當時多以婦女成長班為主要規劃方向,提供婦女朋友學習育樂的課程活 動,身為太太的詹秀齡非常支持,活動幾乎不缺席。二○○三年,參加土城瓷揚窯的參觀活動,由於窯場與眾多藝術家合作;當天,詹秀齡意外碰到陳景容教授,當 時他親切的解說,毫無大師架子,勾起了詹秀齡繪畫的興趣。同年十月份,聽聞陳教授與助教胡玲瑜聯合在師大人文教育推廣中心開課,她便前往報名,展開為期十 年多的學畫歲月;後來,更一路跟隨胡玲瑜到工作室學畫至今,可說是相當有毅力。

雖然當初上的是素描彩瓷班,但授課過程卻是正規的繪畫訓練,要先從碳筆畫石膏像的素描開始,最後才能自行創作,將作品畫在瓷板上燒製。愛上繪畫的熱 情,讓詹秀齡更勇於嘗試利用不同素材,例如:粉彩、水彩畫、油畫等,她累積了相當數量的作品,也跟著知名的工筆畫家張克齊學了一年的工筆畫。

自從開始學畫後,詹秀齡的生活開始變得豐富。期間和同學一起創作、聚餐、寫生,日子變得更加充實且有意義,彷彿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甚至經常畫到半 夜三、四點,她說:「晚上比較安靜,一個人在書房,靜下心畫畫,內心可以專注在『如何把一張畫給畫好』的目標上,心無雜念、完全沉浸繪畫的世界裡,有些作 品還得連續畫好幾個晚上才能完成。」

從五十歲開始學畫的過程中,家人給她許多支持,丈夫蘇貞昌鼓勵她一定要多畫一些,等她六十歲生日,要幫她辦一個畫展。於是在二○一○年果然有了「一甲子的圓滿--婆婆媽媽書畫展」,集結詹秀齡、蘇貞昌母親蘇江清蓮及詹秀齡母親、妹妹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現家族的藝術天分。畫展中,可見詹秀齡的婆婆蒼勁有力的書法、國畫作品,還有她媽媽的作品。當時,台日文化經濟協會前來參觀畫展,特別邀請他們到日本展覽畫作,詹媽媽的作品還因此得到日本IFA國際美術協會的獎項,可見她們的創作能力是被國際肯定的。

而學畫過程中,最讓詹秀齡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卻是二○○七年九月,她隨蘇貞昌出訪邦交國聖露西亞,在歡迎貴賓的國宴上,被人介紹為一位「Artist」(藝術家),不再只是某某夫人,從家庭主婦到藝術家的角色轉換,讓她備感驕傲。

紀錄生活從不間斷

觀察詹秀齡早期至今的畫作,會發現她非常喜歡描繪人物,加中成員幾乎都成了她的模特兒,包括蘇貞昌跑步的樣子、蘇貞昌的肖像、愛犬、三位女兒、婆婆、孫女,以及自畫像等等,皆為她創作素材。為求細膩,她還特別用相機拍攝目標再進行描摹。她認為單純的風景欠缺生命力,加上人物可以讓構圖變得更生動,且隨著她對繪畫技巧掌握度漸趨成熟,作品從單一人物,到後來慢慢延伸出更多角色,背景也愈趨細緻,逐步看到她繪畫功力的提升。

蘇巧慧說:「我媽媽是個喜歡紀錄生活的人,從小就不斷幫我們錄音、拍照,蓮我小時候代表致詞前練習的聲音都被紀錄下來。她和爸爸還會說故事,把聲音錄起來撥給我們聽,所以現在家裡有好多錄音帶和早期底片沖洗的相片。」詹秀齡在一旁補充,「對啊!所以巧慧結婚的時候,剪輯出來的成長影片不但有照片還有聲音,大家都為之驚艷!」

這樣的習慣至今不管是陪先生助選,或是家庭聚餐,詹秀齡手邊隨時準備相機,拍攝生活中的每一片刻,對她來說,這些照片不單是紀念,更是為作品取材的一種方式。為了應付大量照片的分享與存放,她還特別去學如何使用facebook,可以把一些想要保留的相片上傳到網路,「愛拍」頻率可是一點都不輸年輕人。

透過詹秀齡的畫作,我們看到她用最真誠的心來分享畫中故事,美麗的不僅是畫作,而是在每幅畫背後的故事。為家庭奉獻一輩子,進入空巢期容易頓失目標,若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開創生命的第二個精采視窗,不但讓自己更有生活動力,也能為家人帶來難忘的回憶。

本文刊登於《熟年誌2013年3月號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