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故事】文物修復達人蔡舜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開心,即使再累,內心也不會累。」

2015/01/26

「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開心,即使再累,內心也不會累。」-文物修復達人蔡舜任

TSJ藝術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蔡舜任,是油畫及木構件彩繪文物修復師。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系,並於臺北教育大學完成藝術跨域整合博士班研究。大四畢業時意外發現自己畫作生病,因此開啟了他的修復之路。蔡舜任在退伍後動身前往義大利,經過三年半的歷練,成為第一位取得義大利翡冷翠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學士學位、油畫修復師執照的台灣學生,也是歐洲修復大師史蒂芬諾.史卡佩里(Stefano Scarpelli)的唯一台灣弟子。2011年回台後,蔡舜任於台南成立「TSJ藝術修復工事」,亦曾任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客座助理教授,持續為台灣古蹟修復投注心力。

 

蔡舜任從小就愛畫畫,澎湖外公家的魚蝦或是母親任教學校附近的宿舍,都是他藝術訓練的養分。但是蔡舜任在升上國中時遇到了藝術之路的第一個挫折─發現自己的學科、術科都不夠「資優」,考不上國中美術班。於是他選擇就讀鳳西國中,高中進入左營高中;功課雖然保持前十名,卻因為跟導師相處不好,德育成績以六十分畢業,無法申請高師大、彰師大等國立大學美術系,最後只得甄試報考東海美術系。

進入東海美術,為原本偏愛漫畫的蔡舜任開展真正廣闊的藝術天地,然而美術系畢業走入社會是很現實的,一般學生不知道自己未來是要成為設計師、老師、還是繼續唸書研究。因此蔡舜任在大四那年開始在畫廊直接開畫展。當他發現有些作品因為環境與時間等因素,居然發霉、壞掉,這時他才開始認識「修復」這件事。

從兵役退伍之後,他先開始透過報紙分類廣告內尋找繪畫教學機會。在才藝中心傳受繪畫技巧時,剛從日本築波大學深造返台的學長知道蔡舜任對修復課程有興趣,拉他參加台南文資中心籌備處的暑期工作營,跟來自日本的教授學習。蔡舜任從打雜做起,漸漸找到自己的特色,開始醞釀此生最大膽的一場冒險旅程:到義大利去學習文物修復!

 

二十六歲那年,蔡舜任進入古城席耶納外國人大學附設的語言學校進修義大利文,同時在餐廳洗碗賺取生活費,隨後申請進入佛羅倫斯的史賓內利宮修復學院,成為班上第二「老」的學生,但他很快發現學校課程無法給他完整的油畫修復技術,兩星期後就決心離校,另找門路拜師學藝,師長跟他懇談之後,提出讓他保有學位授予資格的折衷方案,特准他向外闖盪。

蔡舜任帶著製作的履歷表,走在冰雪初融的城市裡,沿街自我推銷:「請問這裡收學徒嗎?」「請問這裡需要免費員工嗎?」。再吃了十多家修復工坊的閉門羮後,一位木質修復師終於被他所感動,將他介給朋友席普利亞尼(Andrea Cipriani),就此展開蔡舜任的漫長的油畫修復學徒生涯。

從幫忙搬運重物到打掃,蔡舜任在工作室打雜半年後才取得師傅的信任,開始練習調製漿料、刮除打磨填漿等基本功,即使他已從修復學校畢業、通過托斯卡納大區的專業認證,有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在工作室仍然做著最不起眼的填補及肌理重建,後來才明白,師傅要磨掉他的創作意念,方能認識要修復的東西,成長為真正的修復師。

2007年,蔡舜任應邀到美國紐奧良的私人工作室,為他們修復在卡崔娜颶風受損的歐陸古典油畫,與其他修復師合作鑽研更多實作技術,建立獨當一面的專業自信。2008年冬天,他掌握重返佛羅倫斯的機緣,投入世界知名的史卡佩里團隊,成為這位歐洲修復大師的第一個台灣入門弟子。

東海美術系的陶冶、佛羅倫斯豐沛的古老歐洲藝術、紐奧良的爵士文化、跟隨史卡佩里親炙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人文精神內涵,逐步豐富了蔡舜任的修復經歷。國外旅行了十年,最後他懷抱著一些理想回到台灣,決心要改變大眾對文物修復的了解,為台灣保留更多文物古蹟。

 

文物修復師是相當專門的職業,西班牙小鎮博爾哈教堂的十九世紀畫家馬丁尼茲百年畫作《戴荊冠的耶穌》(Ecce Homo)因為被一名老婦人自告奮勇塗改「修復」變成猴子而轟動國際,正是修復的負面教材。

文物修復以往多採取師徒傳承,隨著現代化腳步,重視文化資產保存的日本及義大利、法國等歐美國家,除了傳統專家授藝管道,紛紛設置專門學校、建立修復師認證制度,台灣則只有台南藝術大學的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或是少數美術系的零星課程,有志投入修復領域者,通常選擇出國再進修。

修復涉及跨領域的藝術與技術,分工十分精細,包括紙質、油畫、壁畫、紡織品、木質品、石雕、金屬、建築等,從公私立博物館、國家古蹟到藝術品收藏家,都需要不同的文物修復師,以油畫為例,經過修復師的巧手,市場價值可能倍增。

 

台灣大眾對文化修復的認識並不完整,大眾普遍對此較不重視,因此環境中充斥著許多限制與不專業,而古蹟被修壞幾乎是每月一爆,具有歷史意義的古廟修著修著就變成另一座『新』廟,許多人甚至以為修復就是用新的畫料重新覆蓋上去如此。例如某間國定古蹟廟宇修了六年,花掉一億多,裡面七百多件文物中有六百多件都被修壞,最後緊急喊停,建築師罰二十二萬、營造廠二十七萬,等於古蹟市價不到五十萬,整個文化資產保存法出了很大的問題。許多無形資產隨著有形資產的破壞也隨之消失。

蔡舜任現在的行動,就是帶著學徒修復潘麗水的門神,並且努力向年輕學生及社會大眾傳播文物保護的正確理念:「最少的修復,就是最好的修復。當我將一扇、四扇門神修復成這樣,下一批或許六扇、八扇都可以,就會有越來越多人相信,修復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台灣的修復技術也可以慢慢和國際接軌。」

潘麗水的門神果然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蔡舜任」,他獲邀參與2014年春季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國際建築彩繪裝飾藝術研討會」(APR),分享台灣廟宇彩繪文物修復的成果。他說:「我證明了,這不是夢,台灣的修復水準可以做得精彩,這正是我回來的初衷。」

台灣歷史雖然不能與歐洲譬比,但仍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蹟遺產待有技術、重視它們的專業人士去保護。目前台灣的文物修復理論及技術,跟國際仍有一段落差,文化資產慘遭「毀容」的案例時有所聞,而且即使是政府文化部門的相關預算比例也極低,除了進入博物館工作,專業修復師多以私人工作室的方式運作。
 

●故事摘自遠流出版《超越達人2》 http://www.ylib.com/book_cont.aspx?BookNo=YLC87

更多關於超越達人公益計畫:https://eball.tw/about
超越基金會FB:https://www.facebook.com/eball.tw
超越達人書籍:
《超越達人:十七位專家領航,開啟孩子的職場想像》
《超越達人2:十六位專家領航,陪孩子找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