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16 希望小提琴 x 幸佳慧 童書世界裡的甜美與堅持

超越講堂
Lesson.16 希望小提琴 x 幸佳慧 童書世界裡的甜美與堅持

「超越講堂16」邀請到《希望小提琴》(小天下,2012)作者的幸佳慧,與現場朋友分享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陳孟和先生為外甥女製作小提琴的故事。

致力於推廣童書教育的幸佳慧在許多演講場合常被稱呼為「老師」,於是她首先從稱謂、敬語談起。她認為正因為我們的文化非常強調階層、輩份,導致平等與人權的概念往往讓一般人難以理解並接受。然而,西方社會從17、18世紀起,不但平等與人權觀念漸次興起與成熟,自由派人士更致力以「童書」作為切入點,讓這些觀念能從小被大眾熟悉,進而深植人心,成為普世價值,這與中華文化僅以《三字經》等經書作為兒童閱讀的啟蒙教材方式恰恰相反。

而時至今日,縱然我們的社會開始有意識地提倡閱讀「帶有價值觀、態度的童書」,但卻又缺乏本土文化的關聯,幸佳慧說:「雖然近年教育部希望能夠推廣更多人權民主觀念,但是回顧童書作品,往往是由歐美引進,缺乏我們自己的在地故事。」這就是她想創作自己的童書和推動童書教育的緣起與初衷。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幸佳慧也承認,雖然自己這麼渴望創作出一本屬於台灣人自己的人權童書,但苦於沒有適當題材,因此也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等待,直到遇見陳孟和先生的故事,終於讓人權觀念與兒童文學創作有了交集,綻放出《希望小提琴》這朵美麗的花。會中,幸佳慧為大家朗誦《希望小提琴》全文,在她清亮的聲音中,多年前那位政治犯陳孟和,在綠島的勞獄生活中,一刀、一線,親手為姪女製作出一把全手工小提琴,也讓自己有動力活下去的畫面,隨著書本插畫又重新鮮活地呈現在聽眾眼前,現場許多聽眾朋友都不禁悄然淚下。

董事長蘇貞昌說,原本以為幸佳慧的《希望小提琴》只是一般的童書,沒想到翻閱後發現這是一本闡述人權與獨立思考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佳慧年紀輕輕就能對台灣社會有這麼深刻的觀察與思考,非常不簡單。他回想1982年擔任省議員時,為了國家的電視節目政策,就曾質詢過當時的省主席李登輝:為什麼小孩看的節目全是西洋卡通,卻沒有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或古老傳說?蘇貞昌表示:「我們小孩看的全是尖尖的教堂、白雪的大地,但這些幾乎不存我們的生活經驗當中,而幸佳慧的作品讓我們的孩子感受自己的在地文化與故事」。

蘇貞昌也認為:民主與人權這些普世價值,需要我們一點一滴的累積,若沒有足夠的努力,民主與人權隨時都會倒退;現在的人都以為這些價值是天生的、自然的,只要在臉書按個讚就是支持,但事實不然,像幸佳慧這樣實實在在從自己的領域努力起,才是讓台灣民主更鞏固的力量。「然而,」他說:「我期待未來有那麼一天,我們不再需要特別以人權題材貫穿童書,因為這些觀念早已內化到我們的身體裡,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

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