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故事】在地飲食推廣達人葉品妤:「每日三餐的真食選擇,就是愛自己與愛地球最好的方法。」

2015/11/19

「每日三餐的真食選擇,就是愛自己與愛地球最好的方法。」-在地飲食推廣達人葉品妤

 

從攝影師到開設綠色餐廳,讓客人吃到好糧好食

好糧食堂負責人葉品妤,最早是在自然生態攝影學會工作,熱愛攝影的她,有了這十多年在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組織)工作的經驗,工作內容時常與生態及環境有關,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漸漸開始關注到環境。

多年前,儘管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然而都市生活的窒息感讓她決定離開台北,最後與夥伴一起到宜蘭南澳,從學習耕作等農事開始,到後來創立一間以「使用在地食材」為目標的餐廳,除了有自己栽種的稻米之外,也推廣當地小農的產品,用健康的烹調方式讓顧客吃到「好糧」與「好食」。

峰迴路轉的人生方向,最終找到自己

憶起求學的歷程,葉品妤笑說:「其實我高中時想當的是土木工程師,每當經過路邊看見工程都覺得很酷。」不過她最終並沒有走上土木工程師的路,大學後得來的自由,她積極拓展自己的興趣,想多看看世界、想旅行、想攝影,於是加入學校的攝影社,這份熱情也使葉品妤在畢業後先後至報社及旅遊雜誌擔任記者,最後因為參加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舉辦的活動而加入在攝影學會的工作,一做就是十二年。直到40歲那年,雖然很愛這份工作,然而「想轉換空間」的想法越發強烈,離開前往紐西蘭留學,回到台灣後,則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

在自然生態攝影學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那些年裡,因為要接觸到自然環境,葉品妤也開始關注環境相關議題,她觀察到米食在台灣飲食文化有相當的重要性,然而近年台灣的飲食習慣漸漸改變,使得米食式微。

長期以來在台北的都會生活讓她感到窒息,於是決定離開台北,最後落腳於宜蘭南澳,與夥伴一同創立以米飯為主題,並且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好糧食堂」。

 

創立綠色餐廳,推廣小農產品與環境教育

葉品妤起初來到南澳並不知道自己會開餐廳,一開始擔任過小學代課老師,而會走上創業之路,是因為插秧活動認識當地農夫,後來跟著農友從基礎的農事開始學習耕作,讓她決定開一間店,在思索定位時,想到先前工作經歷養成的環保觀念,最終以採取在地食材創立一間餐廳,並且推廣在地的小農產品與環境教育。

好糧食堂只有在週末營業,平日則是只接受預約客,葉品妤說,現在雖然生意還不是那麼好,但她認為可以慢慢累積能量,最後一定會漸漸被看見。

近年食安風波頻傳,身為在地食材推廣的綠色餐廳負責人,葉品妤有感而發:「我覺得可以培養『綠廚師』,選擇有機或友善小農的食材不只是健康的問題,也是照顧台灣的環境。」

擔任社區協會幹部,結合社區改造推廣友善環境

如今,葉品妤在南澳的生活已經三年了。在推廣在地小農生產食材的同時,因為理念受到認同,她也擔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期望透過社區改造,並且結合農業發展,為當地注入新的生命力。

提到對於友善環境的想法,葉品妤一直強調:「每日三餐的真食選擇,就是愛自己與愛地球最好的方法。」身為消費者,也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選擇友善環境的食材做起,而葉品妤正是提供這樣的平台,讓大家有更多瞭解與選擇的機會。

「其實我有個夢想,就是在田間直接教大家做菜,把這個理念傳導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一直在這塊努力耕耘的葉品妤說。她的堅持與態度,相信未來將會發光發亮。